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研究现状 | 第11-21页 |
·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相关概念与分类 | 第11-12页 |
·根源与发生机制 | 第12-13页 |
·应对措施 | 第13页 |
·媒体舆论引导 | 第13-14页 |
·社会心理学视角 | 第14页 |
·国外集群行为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西方研究的出发点 | 第14-15页 |
·西方对集群行为的界定 | 第15页 |
·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心理机制 | 第16-20页 |
·群体性事件研究对集群行为研究的借鉴 | 第20-21页 |
2.问题提出及研究方法 | 第21-27页 |
·问题提出与研究目的 | 第21页 |
·对质化方法的选择 | 第21-22页 |
·基于理论基础考虑 | 第21-22页 |
·基于研究问题的考虑 | 第22页 |
·问题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研究者的个人背景 | 第23-24页 |
·扎根理论 | 第24-27页 |
·扎根理论概述 | 第24页 |
·扎根理论程序 | 第24-27页 |
3.研究过程 | 第27-38页 |
·研究样本的确定 | 第27-28页 |
·资料的收集 | 第28-29页 |
·资料译码分析 | 第29-38页 |
·开放性译码 | 第29-30页 |
·主轴译码 | 第30-35页 |
·选择性译码 | 第35-36页 |
·效度检验 | 第36-38页 |
4.群体性事件的具体分析 | 第38-49页 |
·群体性事件的总体描述 | 第38-39页 |
·数量增多 | 第38页 |
·参与人员成分复杂化 | 第38页 |
·规模、频率、激烈程度上升 | 第38页 |
·诱因复杂涉及面广 | 第38页 |
·社会影响大 | 第38-39页 |
·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分析 | 第39-40页 |
·事件发生地区域特征 | 第39页 |
·参与者自身差异 | 第39-40页 |
·行为方式差异 | 第40页 |
·群体性事件的触发因素 | 第40-44页 |
·突发、偶然事件 | 第40-41页 |
·持久存在、利益相关的问题 | 第41-43页 |
·谣言或传言 | 第43页 |
·相关职能部门、组织或个人不当/失效行为 | 第43-44页 |
·群体性事件的互动过程 | 第44-46页 |
·闹大思维/行为模式 | 第44-45页 |
·现场布控 | 第45-46页 |
·舆情导控 | 第46页 |
·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条件 | 第46-48页 |
·不公平 | 第47页 |
·不信任 | 第47页 |
·不满意 | 第47-48页 |
·无助感 | 第48页 |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分析 | 第48-49页 |
5.研究过程心得 | 第49-50页 |
6.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1:《群体性事件社会心理条件的质化研究》访谈参考提纲 | 第55-56页 |
附录 2:访谈对象名单 | 第56-57页 |
后记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