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流刑与治边思想、边疆政策的起源及相互关系 | 第11-19页 |
第一节 流刑与边疆、治边思想、边疆政策的含义 | 第11-14页 |
一、边疆、治边思想、边疆政策和实边的含义 | 第11-12页 |
二、流刑的含义及起源 | 第12-13页 |
三、关于流刑属性的分析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秦汉流刑的实边戍边因素 | 第14-17页 |
一、秦代流刑的表现形式 | 第14-16页 |
二、汉代流刑侧重实边因素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秦汉时期流刑实边的方式和特点 | 第17-19页 |
一、组织罪犯充实戍边军队 | 第17-18页 |
三、屯田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流刑在历代的演变及实边因素 | 第19-35页 |
第一节 隋唐时期治边思想、边疆政策与流刑 | 第19-23页 |
一、隋唐时期的边疆形势及治边思想 | 第19-20页 |
二、流刑在隋唐时期适用的情况 | 第20-21页 |
三、唐代流刑适用的变通 | 第21-23页 |
第二节 宋代的流刑 | 第23-25页 |
一、流刑在宋代适用的情况 | 第23-25页 |
三、流刑适用在宋代具有实边因素 | 第25页 |
第三节 辽、金、元代治边思想、边疆政策与流刑 | 第25-29页 |
一、辽、金、元时期的治边思想 | 第26-27页 |
二、流刑在辽、金、元时期的适用情况 | 第27-28页 |
三、元代流刑制度有如下特点 | 第28-29页 |
第四节 明代治边思想、边疆政策与流刑 | 第29-31页 |
一、明代的边疆形势及治边思想 | 第29页 |
二、流刑在明代的适用状况 | 第29-31页 |
第五节 清代治边思想、边疆政策与流刑 | 第31-35页 |
一、清代的边疆形势和治边思想 | 第31-32页 |
二、流刑在清代的适用情况 | 第32-35页 |
第三章 流刑与历代边疆政策演变的规律 | 第35-42页 |
第一节 边疆观念和治边思想对流刑适用有指导意义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流刑适用与治边思想、边疆政策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 | 第36-42页 |
一、流刑适用被疆域所限 | 第36-37页 |
二、流刑适用的政策色彩 | 第37-38页 |
三、流刑宽简与国势强弱 | 第38-39页 |
四、流刑实边促进人口流动和民族融合 | 第39-40页 |
五、流刑对边防军建设的影响 | 第40-42页 |
结束语 | 第42-44页 |
注释 | 第44-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