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宪法关于人权保障的规定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人权的一般理论 | 第8-15页 |
一、人权的涵义 | 第8-9页 |
二、人权的历史演进 | 第9-10页 |
三、我国人权发展状况 | 第10-12页 |
四、我国人权发展原则 | 第12-15页 |
第二部分 “人权”入宪的意义 | 第15-20页 |
一、我国人权保障的法制建设回顾 | 第15-17页 |
二、“人权”入宪的理论价值 | 第17-18页 |
三、“人权”入宪的现实意义 | 第18-20页 |
(一) 符合现代宪政人文关怀价值取向和时代精神 | 第18-19页 |
(二) 表明人权已成为国家的价值观 | 第19页 |
(三) 标志着我国人权保护与国际接轨 | 第19页 |
(四) 有利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落实和保障 | 第19-20页 |
第三部分 完善“人权”入宪的思考 | 第20-32页 |
一、关于迁徙自由权 | 第20-23页 |
(一) 迁徙自由权的一般理论 | 第21页 |
(二) 关于迁徙自由权入宪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三) 关于迁徙自由入宪的立法建议 | 第22-23页 |
二、关于罢工自由权 | 第23-26页 |
(一) 罢工权的一般理论 | 第23-24页 |
(二) 罢工权入宪的必要性 | 第24-25页 |
(三) 关于罢工权入宪的立法建议 | 第25-26页 |
三、关于环境权 | 第26-29页 |
(一) 环境权的一般理论 | 第26-27页 |
(二) 环境权入宪的必要性 | 第27-29页 |
(三) 关于环境权入宪的立法建议 | 第29页 |
四、关于人权保障法律体系 | 第29-32页 |
(一) 修改现行法律法规 | 第30-31页 |
(二) 制定人权法 | 第31-32页 |
结束语 | 第32-33页 |
注释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后记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