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课题的来源、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 ·课题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 第2章 某型涡扇发动机装配工艺模型的建立 | 第15-25页 |
| ·装配工艺模型的结构 | 第15-19页 |
| ·联系图模型 | 第15-17页 |
| ·连接矩阵法 | 第17页 |
| ·增强联系图模型 | 第17-18页 |
| ·关系模型 | 第18页 |
| ·层次模型 | 第18-19页 |
| ·装配工艺模型的信息 | 第19-21页 |
| ·零部件基本信息 | 第20-21页 |
| ·装配关系信息 | 第21页 |
| ·装配工艺模型的建立 | 第21-25页 |
| 第3章 基于质量机能展开方法的装配质量保证技术研究 | 第25-36页 |
| ·质量屋 | 第25-29页 |
| ·质量屋结构 | 第25-27页 |
| ·质量屋参数配置及计算 | 第27-29页 |
| ·涡扇发动机装配质量屋模型 | 第29-32页 |
| ·涡扇发动机关键装配质量保证技术模型 | 第29-30页 |
| ·涡扇发动机关键装配质量指标模型 | 第30-32页 |
| ·涡扇发动机的装配质量模型分析 | 第32-36页 |
| 第4章 涡扇发动机装配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 第36-56页 |
| ·装配质量控制技术工具 | 第36-38页 |
| ·SPC 的特点及应用 | 第36-37页 |
| ·SPC 的控制工具 | 第37-38页 |
| ·控制图 | 第38-45页 |
| ·控制图原理 | 第38-40页 |
| ·控制图分类及控制线确定 | 第40-42页 |
| ·控制图判别方法 | 第42-45页 |
| ·工序能力 | 第45-48页 |
| ·工序能力 | 第45页 |
| ·工序能力指数 | 第45-48页 |
| ·涡扇发动机装配质量控制 | 第48-56页 |
| ·Z 图质量控制方法提出 | 第48-49页 |
| ·Z 图质量控制方法分析与实现 | 第49-54页 |
| ·Z 控制图稳定度与工序能力分析 | 第54-56页 |
| 第5章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发动机智能选配技术 | 第56-74页 |
| ·遗传算法及构成要素 | 第56-59页 |
| ·编码译码方法 | 第57页 |
| ·遗传算子 | 第57-58页 |
| ·适应度函数 | 第58-59页 |
| ·遗传算法的步骤及运行参数 | 第59-66页 |
| ·遗传算法的步骤 | 第59-61页 |
| ·遗传算法的运行参数设定 | 第61-63页 |
| ·智能选配的评价方法 | 第63页 |
| ·装配精度评价方法 | 第63-65页 |
| ·质量损失评价方法 | 第65-66页 |
| ·装配套数评价方法 | 第66页 |
| ·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智能选配 | 第66-74页 |
| ·以质量损失最小为目标 | 第67-71页 |
| ·以精度最高为目标 | 第71-74页 |
| 结论 | 第74-76页 |
| 附录自适应遗传算法计算程序清单 | 第76-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