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20页 |
·斑腿蝗科概述 | 第10页 |
·中国斑腿蝗科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传统分类 | 第10-11页 |
·支序分类 | 第11页 |
·内部构造和超微结构 | 第11页 |
·细胞分类学研究 | 第11-12页 |
·分子系统学方面 | 第12-13页 |
·其他方面 | 第13页 |
·线粒体基因组及基因在分子系统学中的应用 | 第13-16页 |
·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组成特点 | 第13页 |
·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点 | 第13-14页 |
·线粒体基因在系统发育中的应用 | 第14页 |
·Cytb在系统学中的应用情况 | 第14-15页 |
·COI条形码在系统学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昆虫分子系统学和进化 | 第16-18页 |
·分子系统学和分子进化 | 第16页 |
·分子系统学和进化研究中的一些基本论点 | 第16-17页 |
·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21-22页 |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6页 |
·总DNA提取 | 第22-24页 |
·PCR扩增 | 第24-26页 |
第3章 结果分析 | 第26-54页 |
·基因组总DNA的提取、PCR扩增及序列的测定 | 第26页 |
·总DNA提取 | 第26页 |
·PCR扩增 | 第26页 |
·PCR产物测序 | 第26页 |
·序列编辑和序列比对结果 | 第26-29页 |
·序列编辑 | 第26-27页 |
·序列比对与组成分析 | 第27-29页 |
·密码子使用频率与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29-30页 |
·分类单元间碱基频率的检验 | 第30页 |
·各数据组未校正的P距离 | 第30-32页 |
·数据组系统发育信号检验 | 第32-38页 |
·碱基替换饱和性分析 | 第32-33页 |
·随机树长分布分析(g 1 test) | 第33-37页 |
·PTP(permutation tail probability test)检验 | 第37-38页 |
·建树 | 第38-54页 |
·简约法建树 | 第38-41页 |
·各数据降权MP建树 | 第41-44页 |
·距离法建树 | 第44-46页 |
·最大似然法建树 | 第46-49页 |
·贝叶斯法建树 | 第49-52页 |
·四种方法所建树的KH检验(Kisino-Hasegawa test) | 第52-54页 |
第4章 讨论 | 第54-58页 |
·数据的获得及评估 | 第54页 |
·四种方法所建树的比较 | 第54-55页 |
·COI基因四种方法构建树的比较 | 第54页 |
·Cytb基因四种方法构建树的比较 | 第54-55页 |
·联合数据集四种方法建树的比较 | 第55页 |
·争议种属的系统发生关系分析 | 第55-58页 |
·相似种属的区分 | 第55-56页 |
·华秃蝗属与小蹦蝗属的系统发生关系 | 第56页 |
·卵翅蝗亚科的系统发生关 | 第56-58页 |
第5章 总结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附录1 | 第66-67页 |
附录2 | 第67-68页 |
附录3 | 第68-69页 |
附录4 | 第69-70页 |
附录5 | 第70-71页 |
附录6 | 第71-72页 |
附录7 | 第72-73页 |
附录8 | 第73-74页 |
附录9 | 第74-75页 |
附录10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