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8-24页 |
·选题依据 | 第8-9页 |
·应激的概念 | 第9-10页 |
·温度调节系统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温度的感知和整合系统 | 第11-12页 |
·温度调节的中枢整合系统 | 第12-14页 |
·水栖动物的体温调节 | 第14-16页 |
·神经递质与温度应激 | 第16-17页 |
·与体温调节相关的受体 | 第17页 |
·参与体温调节的相关多肤 | 第17-18页 |
·有降温作用的多肤 | 第17-18页 |
·有升温作用的多肤 | 第18页 |
·热应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 第18-19页 |
·对脑部的影响 | 第19页 |
·脊髓 | 第19页 |
·细胞变化 | 第19页 |
·分子变化 | 第19页 |
·应激的伤害及其机制 | 第19-20页 |
·温度应激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 第20-24页 |
·细胞膜与温度应激 | 第20-21页 |
·线粒体与温度应激 | 第21-22页 |
·其它机制 | 第22页 |
·温度应激与信号转导 | 第22-24页 |
第2章 实验动物简介及本实验研究的内容、意义 | 第24-26页 |
·实验动物简介 | 第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第3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6-30页 |
·材料 | 第26页 |
·试剂 | 第26页 |
·方法 | 第26-28页 |
·拉氏(鱼岁)最适温度和临界逃避温度的测定 | 第26-27页 |
·脑部解剖及冰冻切片HE染色步骤 | 第27页 |
·温度应激过程 | 第27-28页 |
·免疫组化方法 | 第28页 |
·前固定 | 第28页 |
·免疫组化过程 | 第28页 |
·数据分析 | 第28-30页 |
第4章 结果 | 第30-34页 |
·拉氏(鱼岁)温度适应范围测定结果 | 第30页 |
·拉氏(鱼岁)脑部解剖特点 | 第30-31页 |
·温度应激对脑内FOS表达的影响 | 第31-34页 |
·温度应激诱导端脑(telencephalon)FOS表达 | 第31-32页 |
·温度应激诱导视叶(optic lobe)FOS表达 | 第32页 |
·温度应激诱导间脑(diencephalon)FOS表达 | 第32页 |
·温度应激诱导脑干(brainstem)FOS表达 | 第32-34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4-38页 |
·拉氏(鱼岁)温度适应特性 | 第34页 |
·拉氏(鱼岁)脑部形态解剖学特点 | 第34-35页 |
·温度应激对拉氏(鱼岁)脑部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35-36页 |
·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36-3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50页 |
附页 | 第50-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