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水力量测系统的概念 | 第11-14页 |
·水力量测系统的特点 | 第12-13页 |
·水力量测系统运行分析的基本内涵 | 第13-14页 |
·水力量测系统运行分析研究的必要性 | 第14页 |
·大型引水工程水力量测系统的发展 | 第14-21页 |
·水力量测技术及其发展 | 第14-19页 |
·大型引水工程水力量测系统的发展 | 第19-2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存在问题 | 第22-23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万家寨引黄工程水力量测设备运行状况分析研究 | 第25-43页 |
·工程概况 | 第25-28页 |
·总干线工程 | 第26-27页 |
·南干线工程 | 第27页 |
·联接段工程 | 第27页 |
·全线自动化系统 | 第27-28页 |
·水力量测设备的运行现状 | 第28-34页 |
·流量量测设备运行现状 | 第28-31页 |
·水位量测设备运行现状 | 第31-32页 |
·含沙量检测设备运行现状 | 第32-34页 |
·测量控制单元和通信系统运行现状 | 第34页 |
·水力量测设备运行状况分析 | 第34-43页 |
·运行状况分析 | 第34-41页 |
·水力量测设备选型思考 | 第41-43页 |
第三章 万家寨引黄工程水力量测数据分析模型开发研究 | 第43-60页 |
·万家寨引黄工程的运行特点和控制要求 | 第43-45页 |
·万家寨引黄工程的运行特点 | 第43-44页 |
·万家寨引黄工程的控制要求 | 第44-45页 |
·万家寨引黄工程水力量测系统数据分析的物理模型 | 第45-46页 |
·基于OLTP技术及回归分析的水力量测系统数据分析模型 | 第46-51页 |
·OLTP技术 | 第46-47页 |
·回归分析 | 第47-50页 |
·水力量测系统数据回归分析模型 | 第50-51页 |
·基于OLAP技术及多维分析的水力量测系统数据分析模型 | 第51-60页 |
·建立多维分析模型的步骤 | 第51-56页 |
·建立多维数据模型维度的数据聚类算法 | 第56-58页 |
·万家寨引黄工程水力量测系统多维数据模型 | 第58-60页 |
第四章 万家寨引黄工程水力量测数据分析软件开发 | 第60-82页 |
·软件开发语言及数据库 | 第60-62页 |
·开发语言 | 第60-61页 |
·系统数据库 | 第61-62页 |
·软件结构 | 第62-63页 |
·软件的主要功能 | 第63-72页 |
·水力量测设备运行管理子系统 | 第63-65页 |
·水力量测数据实时查询子系统 | 第65-69页 |
·水力量测数据模型分析子系统 | 第69-70页 |
·含沙量分析子系统 | 第70-72页 |
·万家寨引黄工程水力量测系统数据分析结果 | 第72-75页 |
·系统误差分析 | 第75-82页 |
·误差来源 | 第75-76页 |
·误差分类 | 第76-77页 |
·系统误差分析 | 第77-82页 |
第五章 万家寨引黄工程水力量测系统运行管理模式研究 | 第82-87页 |
·管理模式的概念 | 第82-83页 |
·万家寨引黄工程水力量测系统运行管理模式 | 第83-85页 |
·管理理念 | 第83页 |
·系统结构 | 第83-85页 |
·操作方法 | 第85页 |
·管理模式的应用评价 | 第85-8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7-90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建议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