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1 导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8-19页 |
1.3 研究目标及思路 | 第19-22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20-22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4-30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2.1.1 大股东 | 第24页 |
2.1.2 中小股东 | 第24-25页 |
2.1.3 大股东减持 | 第25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5-30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5-26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6-27页 |
2.2.3 内部人控制理论 | 第27-30页 |
3 国轩高科大股东减持案例介绍 | 第30-42页 |
3.1 国轩高科基本情况介绍 | 第30-33页 |
3.1.1 国轩高科简介 | 第30-31页 |
3.1.2 国轩高科大股东减持前股权结构介绍 | 第31-33页 |
3.2 国轩高科大股东减持背景及相关政策 | 第33-36页 |
3.2.1 市场与行业背景 | 第33-34页 |
3.2.2 减持的相关政策规定 | 第34-36页 |
3.3 国轩高科大股东减持的分析介绍 | 第36-38页 |
3.3.1 大股东第一次减持情况 | 第36-37页 |
3.3.2 大股东第二次减持情况 | 第37-38页 |
3.4 国轩高科大股东减持的特点 | 第38-42页 |
3.4.1 减持金额大 | 第38-39页 |
3.4.2 减持的比例高 | 第39页 |
3.4.3 减持的时间集中 | 第39-40页 |
3.4.4 减持的时机把握精准 | 第40-42页 |
4 国轩高科大股东减持动因分析 | 第42-52页 |
4.1 外部原因分析 | 第42-47页 |
4.1.1 补贴降低,产品需求减少 | 第42-44页 |
4.1.2 锂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 | 第44-45页 |
4.1.3 锂电池行业竞争激烈 | 第45-46页 |
4.1.4 国轩高科未来发展存在不确定性 | 第46-47页 |
4.2 大股东内部原因分析 | 第47-52页 |
4.2.1 公司业绩连续下滑,经营出现问题 | 第47-48页 |
4.2.2 多元化战略失败,谋求回归主业 | 第48-49页 |
4.2.3 回归主业研发投入大,发展面临资金压力 | 第49-50页 |
4.2.4 国轩高科上市后估值偏高,减持套利实现收益 | 第50-52页 |
5 国轩高科大股东减持影响分析 | 第52-65页 |
5.1 大股东减持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第52-58页 |
5.1.1 事件日与窗口期的选择 | 第52-53页 |
5.1.2 事件分析法中的计算模型 | 第53页 |
5.1.3 各类收益率的计算 | 第53-54页 |
5.1.4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 第54-58页 |
5.2 大股东减持对控股股东的影响 | 第58-62页 |
5.2.1 提高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风险 | 第58-61页 |
5.2.2 影响控股股东后续融资 | 第61-62页 |
5.3 国轩高科大股东减持对其他股东的影响 | 第62-65页 |
5.3.1 减持行为让减持的大股东获利 | 第62-63页 |
5.3.2 减持行为损害了中小股东利益 | 第63-65页 |
6 研究结论及启示 | 第65-7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5-66页 |
6.2 启示 | 第66-70页 |
6.2.1 对监管部门的启示 | 第66-67页 |
6.2.2 对控股股东的启示 | 第67页 |
6.2.3 对大股东减持的启示 | 第67页 |
6.2.4 对中小投资者的启示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