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震勘探论文

三维VSP波场分离与成像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VSP 的发展历史第10-13页
   ·3DVSP 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3-15页
   ·论文的立项依据第15-16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7-18页
第二章 三维 VSP波场特征分析第18-36页
   ·地质模型分析第18-19页
     ·模型简介第18页
     ·观测方式第18-19页
     ·子波类型第19页
   ·不同道集中地震波场的分布特征研究第19-25页
   ·不同波型在道集中的能量分布特征研究第25-31页
   ·不同观测方式中纵波波场的分布特征研究第31-36页
     ·线性观测系统第31-32页
     ·3DVSP 环形观测系统(常井源距 VSP)第32-33页
     ·3DVSP 放射状观测系统第33-34页
     ·3D 斜井 VSP 观测系统第34-36页
第三章 共井源距 VSP资料不同波场分离方法比较研究第36-48页
   ·共井源距不同波场分离方法比较研究第36-47页
     ·τ-р域滤波第36-37页
     ·F-K 滤波第37页
     ·中值滤波第37-38页
     ·基于模型波场分离技术第38-44页
     ·最优中值滤波第44-47页
   ·数据边界效应处理方法第47-48页
第四章 极化滤波应用条件研究第48-61页
   ·极化角计算方法研究第48-53页
     ·常规极化角计算方法研究第48-51页
     ·浮动坐标系极化角计算方法研究第51-52页
     ·浮动坐标系极化滤波方法技术流程第52-53页
   ·极化滤波后不同波场能量分布特征研究第53-61页
     ·理论模型实验一第53-55页
     ·理论模型实验二第55-58页
     ·实例试算第58-61页
第五章 分步傅立叶三维 VSP波动方程成像第61-79页
   ·波场外推第61-63页
   ·有限差分法的误差补偿第63-65页
   ·波场成像条件第65-66页
   ·VSP 数据成像第66页
   ·二维模型试算第66-68页
   ·三维模型试算第68-79页
     ·模型简介第68-69页
     ·成像研究第69-79页
第六章 垦71井资料处理第79-110页
   ·工区概况第79-80页
     ·工区的地理位置第79页
     ·工区的构造位置第79-80页
     ·工区地表条件第80页
   ·地震地质条件第80页
     ·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第80页
     ·深层地震地质条件第80页
   ·原始资料分析第80-82页
   ·观测系统参数分析第82-90页
     ·成像区分析第82-84页
     ·拉伸率分析第84-86页
     ·入射角分析第86-88页
     ·覆盖次数分析第88-90页
   ·波场分离第90-95页
   ·反褶积及去噪第95-98页
   ·波动方程偏移第98-104页
     ·速度场与CRP 道集第98-100页
     ·VSP—CDP 与波动方程偏移效果对比第100-102页
     ·偏移效果分析第102-104页
   ·成果展示第104-110页
结论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14-115页
致谢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陡坡带砂砾岩体反射特征分析方法研究
下一篇:复杂介质地震波场正演模拟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