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3-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0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8-10页 |
第二章 概述 | 第10-15页 |
·人为失误的定义 | 第10页 |
·人为失误的类型 | 第10-11页 |
·按失误产生影响途径分类 | 第10-11页 |
·按人为失误的内容分类 | 第11页 |
·人为失误的产生 | 第11-13页 |
·人为失误的产生的过程 | 第11-12页 |
·人为失误发生的时间 | 第12-13页 |
·人为失误与事故 | 第13-15页 |
第三章 班组常见人为失误 | 第15-22页 |
·指挥失误 | 第15-16页 |
·违章指挥的主要表现 | 第15页 |
·违章指挥的特点和危害 | 第15-16页 |
·常见的违章指挥行为 | 第16页 |
·操作失误 | 第16-22页 |
·常见的人为失误导致的违章作业 | 第16-19页 |
·维修班人为失误导致的违章作业 | 第19-20页 |
·电工人为失误导致的违章作业 | 第20页 |
·驾驶员人为失误导致的违章作业 | 第20-22页 |
第四章 人为失误的根源分析 | 第22-32页 |
·心理根源 | 第22-26页 |
·个性差异 | 第22页 |
·性格的差异 | 第22-23页 |
·兴趣的差异 | 第23页 |
·气质差异 | 第23页 |
·情绪异常 | 第23-24页 |
·态度不端正 | 第24-25页 |
·无责任心 | 第25-26页 |
·生理根源 | 第26-27页 |
·患有职业禁忌症 | 第26页 |
·生病或受伤 | 第26-27页 |
·疲劳过度 | 第27页 |
·知识与技能不扎实 | 第27-28页 |
·知识储备不足 | 第27-28页 |
·操作技术不熟练 | 第28页 |
·设备设施存在隐患 | 第28页 |
·设备设施本身存在安全隐患 | 第28页 |
·隐患未及时发现并修复 | 第28页 |
·物料存放不当 | 第28-29页 |
·材料、工件、工具码放不合安全要求 | 第28-29页 |
·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不符合安全要求 | 第29页 |
·环境缺陷 | 第29页 |
·通道缺陷 | 第29页 |
·作业场所缺陷 | 第29页 |
·管理组织不当 | 第29-32页 |
·岗位设置不合理 | 第29-30页 |
·作业人员组织不合理 | 第30-32页 |
第五章 班组人为失误预防与控制的技术措施 | 第32-42页 |
·用机器代替人操作 | 第32页 |
·机械的可靠性和维修性设计 | 第32-33页 |
·可靠性设计 | 第32-33页 |
·维修性设计 | 第33页 |
·维修安全性设计 | 第33页 |
·设备设施的安全人机学设计 | 第33-34页 |
·人机工程学 | 第33页 |
·显示器的人机学设计 | 第33-34页 |
·操纵器的人机学设计 | 第34页 |
·作业空间及安全防护距离 | 第34页 |
·作业空间 | 第34页 |
·安全防护距离 | 第34页 |
·安全防护装置 | 第34-36页 |
·机械性危险与有害因素 | 第35页 |
·非机械性维护因素 | 第35页 |
·安全防护装置的种类及作用 | 第35-36页 |
·超限防护装置 | 第36页 |
·制动装置 | 第36页 |
·监测控制与警示装置 | 第36页 |
·防触电安全装置 | 第36页 |
·个体防护 | 第36-38页 |
·个体防护用品的分类 | 第37页 |
·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 | 第37-38页 |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第38页 |
·环境安全化 | 第38-42页 |
·空间布局 | 第38-39页 |
·作业环境 | 第39-40页 |
·安全标识 | 第40-42页 |
·安全色 | 第40页 |
·对比色 | 第40页 |
·安全标志 | 第40-42页 |
第六章 班组人为失误预防与控制的管理措施 | 第42-65页 |
·心理控制 | 第42-45页 |
·情绪调节 | 第42-43页 |
·身心松弛法 | 第43-44页 |
·向人倾诉 | 第44页 |
·转移注意力 | 第44页 |
·自我暗示 | 第44-45页 |
·自我激励 | 第45页 |
·心理换位 | 第45页 |
·心理升华 | 第45页 |
·其他 | 第45页 |
·思想引导 | 第45-48页 |
·心理疏导的方法 | 第46-47页 |
·倾听 | 第47-48页 |
·疏导方法的选择 | 第48页 |
·教育培训 | 第48-53页 |
·安全态度教育 | 第48-49页 |
·安全态度教育的步骤及注意问题 | 第49-50页 |
·安全态度教育的基本方法 | 第50-51页 |
·安全态度教育的重点 | 第51-53页 |
·安全技能训练 | 第53页 |
·建立合理的劳动组织 | 第53页 |
·安全检查 | 第53-56页 |
·班组安全检查的内容 | 第53-54页 |
·班组安全检查形式 | 第54-55页 |
·三检制 | 第55-56页 |
·危险、有害因素控制 | 第56-65页 |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 第56-57页 |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进行分类 | 第57-58页 |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 第58-59页 |
·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手段 | 第59-60页 |
·危险作业的安全监护 | 第60页 |
·危险作业的安全监护程序 | 第60-62页 |
·危险作业的现场监护 | 第62-6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