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底框砌体结构层间隔震计算模型及地震反应分析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0页
1 绪论第10-18页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底框结构研究现状第11-12页
   ·层间隔震技术研究现状第12-14页
   ·层间隔震技术的适用范围和特点第14-16页
     ·层间隔震结构的适用范围第14-15页
     ·层间隔震结构的特点第15-16页
   ·本文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第16-18页
     ·研究意义第16-17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7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2 层间隔震结构理论研究第18-29页
   ·引言第18页
   ·TMD系统工作机理第18-21页
   ·层间隔震结构动力分析模型第21-26页
     ·两质点模型第21-23页
     ·多质点模型第23-26页
   ·时程分析法第26-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 层间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第29-56页
   ·引言第29页
   ·模型的建立第29-34页
     ·原型结构概况第29-30页
     ·隔震层参数第30-32页
     ·隔震支座恢复力模型第32页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2-34页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第34-36页
     ·地震波的选取第34-36页
     ·地震波的调整第36页
   ·模态分析第36-37页
   ·层间隔震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第37-45页
     ·单方向输入地震波时结构时程分析第37-44页
     ·双方向输入地震波时结构时程分析第44-45页
   ·层间隔震与基础隔震、传统结构抗震效果对比第45-54页
     ·结构加速度反应对比第45-49页
     ·结构层间剪力对比第49-51页
     ·结构基底剪力对比第51-52页
     ·结构层间位移对比第52-54页
   ·本章小结第54-56页
4 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与构造措施探讨第56-65页
   ·引言第56页
   ·底层框架结构设计第56-64页
     ·底层大空间框架结构设计第56-59页
     ·简化设计方法第59-62页
     ·隔震层构造措施第62-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5 结论及展望第65-67页
   ·结论第65-66页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作者简历第70-7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震作用下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变形研究
下一篇:振动波在半无限域土体中传播的有限元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