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立题的依据 | 第10-11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 ·复合地基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复合地基概述 | 第12-13页 |
| ·管桩桩板复合地基的概述 | 第13-14页 |
| ·复合地基沉降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复合地基沉降数值计算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西客站工程概况 | 第20-26页 |
|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西客站概述 | 第20-21页 |
|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西客站地理位置 | 第21-22页 |
|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西客站工程地质特征 | 第22-24页 |
|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西客站工程设计及施工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西客站现场试验研究 | 第26-56页 |
| ·概述 | 第26页 |
| ·现场试验断面的选取 | 第26-28页 |
| ·测试断面路基填筑高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 第28-29页 |
| ·现场试验装置及测试手段 | 第29-31页 |
| ·现场试验方案 | 第31-36页 |
| ·试验断面A试验仪器布置及观测方法 | 第31-33页 |
| ·试验断面B试验仪器布置及观测方法 | 第33-35页 |
| ·试验断面C试验仪器布置及观测方法 | 第35-36页 |
| ·地基沉降变形特性 | 第36-53页 |
| ·地基表面沉降变形特性 | 第36-45页 |
| ·地基分层沉降变形特性 | 第45-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 第四章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西客站桩板复合地基数值模拟 | 第56-80页 |
| ·有限元理论基础 | 第56-59页 |
| ·有限差分法和拉格朗日元法 | 第56页 |
| ·FLAC3D软件 | 第56-57页 |
| ·FLAC3D和有限元程序比较 | 第57-58页 |
| ·有限差分法收敛性判别 | 第58-59页 |
| ·桩板复合地基数值模拟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9-65页 |
| ·材料本构模型选取与参数确定 | 第59-60页 |
| ·桩、土界面接触面设置 | 第60-62页 |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62-65页 |
|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65页 |
| ·地基初始应力的施加 | 第65页 |
| ·填筑过程和预压过程的模拟 | 第65页 |
| ·填筑过程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65-72页 |
| ·地基沉降变形特性 | 第65-69页 |
| ·地基沉降不同深度的变形特性 | 第69-72页 |
| ·预压过程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72-78页 |
| ·地基沉降变形特性 | 第72-75页 |
| ·地基沉降不同深度的变形特性 | 第75-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 ·结论 | 第80-81页 |
| ·建议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 作者简历 | 第84-88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