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前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环境犯罪的特殊性和研究环境犯罪对策论的特殊意义 | 第11-14页 |
一、环境犯罪的特殊性 | 第11-12页 |
(一) 环境犯罪破坏范围广泛 | 第11-12页 |
(二) 环境犯罪具有持续性、潜伏性 | 第12页 |
(三) 环境犯罪刑事责任的复杂性 | 第12页 |
二、环境犯罪对策的特殊性 | 第12-13页 |
三、研究环境犯罪对策论的特殊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关于环境犯罪的法律体系和理论实践 | 第14-19页 |
一、探讨国内关于环境犯罪的法律体系和理论实践的必要性 | 第14页 |
二、国内关于环境安全方面的法律体系 | 第14-16页 |
三、国内关于环境犯罪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 | 第16页 |
四、探讨国际上对于环境犯罪对策的法律体系和理论实践的必要性 | 第16页 |
五、国际上对于环境犯罪对策的法律体系 | 第16-17页 |
六、国际上对于环境犯罪对策的司法实践 | 第17-19页 |
第三章 我国环境犯罪对策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19-22页 |
一、我国环境违法行为防控现状——重民事和行政保护、刑事保护弱化 | 第19页 |
二、环境犯罪对策的问题 | 第19-22页 |
(一) 我国环境犯罪的司法救济制度不畅 | 第19-20页 |
(二) 我国环境犯罪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 第20页 |
(三) 我国环境犯罪的预防制度不够科学 | 第20-21页 |
(四) 我国环境犯罪的刑事责任制度不明 | 第21-22页 |
第四章 我国防控和应对环境犯罪的对策建议 | 第22-28页 |
一、从刑事犯罪学角度防控和应对环境犯罪 | 第22-25页 |
(一) 确立专门预防制度 | 第22-23页 |
(二) 健全环境刑事司法体系 | 第23页 |
(三) 加强环境犯罪立法 | 第23-24页 |
(四) 明确科学的责任制度 | 第24-25页 |
二、从社会伦理学角度规范和应对环境犯罪 | 第25-28页 |
(一) 打击和教育并举以教育为主 | 第25页 |
(二) 加强环境犯罪宣传以防控为主 | 第25-26页 |
(三) 环境有偿使用制度以预警为主 | 第26页 |
(四) 加强国际合作和司法协助 | 第26-28页 |
结论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