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33页 |
·论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提出背景与依据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研究综述 | 第17-33页 |
·空间信息技术 | 第17-18页 |
·多源数据空间化 | 第18-26页 |
·生产力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区划工作进展 | 第28-33页 |
第二章 作物生产力区划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 第33-45页 |
·作物生产力区划的基础理论 | 第33-37页 |
·作物生产力区划的方法模型 | 第37-40页 |
·本文研究方案 | 第40-45页 |
·研究目标 | 第40-41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体系 | 第41-45页 |
第三章 玉米生产力区划的原则、方法及指标体系 | 第45-51页 |
·区划的性质与意义 | 第45页 |
·区划的原则与依据 | 第45-47页 |
·区划的指标体系 | 第47-49页 |
·区划方法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吉林省地域及人文特征 | 第51-55页 |
·自然环境 | 第51-52页 |
·地理位置 | 第51页 |
·气候特征 | 第51-52页 |
·地形地貌 | 第52页 |
·土壤资源 | 第52页 |
·人文与社会经济 | 第52页 |
·农业生产条件、特征及主要问题 | 第52-53页 |
·玉米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基于多源数据的区划要素获取方法研究 | 第55-97页 |
·数据获取及预处理 | 第55-63页 |
·气象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 | 第56页 |
·土壤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 | 第56-59页 |
·以粮食单产为代表的农业统计数据 | 第59-60页 |
·其他基础地理数据 | 第60-63页 |
·气象数据空间化 | 第63-79页 |
·方法介绍(普通克里金法、协克里金法和多元回归+残差内插法) | 第63-65页 |
·降水数据空间化及模型对比分析 | 第65-72页 |
·气温数据空间化及模型对比分析 | 第72-79页 |
·土壤养分数据空间化 | 第79-87页 |
·土壤养分含量与其它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 | 第79-82页 |
·土壤养分含量和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 | 第82-84页 |
·普通克里金插值分析 | 第84页 |
·基于土壤类型和微量元素的协克里金插值分析 | 第84-85页 |
·检验站验证 | 第85-87页 |
·玉米单产统计数据空间化 | 第87-91页 |
·统计单产与其他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 第87-88页 |
·多元回归模拟 | 第88-89页 |
·借助统计单产校正 | 第89-91页 |
·玉米生产潜力 | 第91-97页 |
·玉米生产潜力模型及计算 | 第91-94页 |
·玉米各级生产潜力空间分布 | 第94-97页 |
第六章 分区结果及对策 | 第97-103页 |
·分区等级系统及命名 | 第97-98页 |
·各区特征 | 第98-99页 |
·各区玉米土地生产潜力与现实生产力对比分析 | 第99-101页 |
·各区管理措施 | 第101-10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03-107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3-105页 |
·创新点 | 第105页 |
·讨论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20页 |
致谢 | 第120-122页 |
作者简历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