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印染废水的来源 | 第12-13页 |
| ·印染废水的组成和性质 | 第13-15页 |
| ·偶氮染料废水的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印染废水达标排放要求 | 第16-17页 |
| ·印染废水处理现状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 ·化学法 | 第17-18页 |
| ·化学混凝法 | 第17页 |
| ·化学氧化法 | 第17-18页 |
| ·物化法 | 第18-19页 |
| ·吸附法 | 第18页 |
| ·膜分离法 | 第18-19页 |
| ·超声波法 | 第19页 |
| ·磁分离法 | 第19页 |
| ·生化法 | 第19-20页 |
| ·传统生物技术 | 第19页 |
| ·新型生物技术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水生植物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抗逆性综述 | 第20-32页 |
| ·水生植物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1-27页 |
| ·低等水生植物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 ·低等水生植物对染料废水的处理研究 | 第21-23页 |
| ·低等水生植物对染料废水处理模型研究 | 第23页 |
| ·高等水生植物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3-27页 |
| ·大型水生植物对染料废水处理的研究 | 第23-26页 |
| ·大型水生植物对染料废水监测的研究 | 第26-27页 |
| ·水生植物抗逆性 | 第27-29页 |
| ·植物抗逆性的产生 | 第27-28页 |
| ·植物抗逆性的类型 | 第28-29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9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 第29-32页 |
| 第三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2-40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2-34页 |
| ·实验材料 | 第32-34页 |
|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 ·实验方法 | 第34-40页 |
| ·水生植物的预处理 | 第34-35页 |
| ·实验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35-40页 |
| ·刚果红浓度测定方法 | 第35-36页 |
| ·COD_(cr)测定方法 | 第36页 |
| ·色度的测定 | 第36-37页 |
|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 第37页 |
| ·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测定方法 | 第37-38页 |
| ·过氧化物酶(POD)的测定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水蕴草对刚果红去除效果的研究 | 第40-54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41-50页 |
| ·两种水生植物对刚果红溶液处理效果的比较 | 第41-44页 |
| ·水蕴草和金鱼藻对刚果红去除效果的比较 | 第41-42页 |
| ·水蕴草和金鱼藻对COD_(cr)处理效果的比较 | 第42-43页 |
| ·水蕴草和金鱼藻对色度处理效果的比较 | 第43-44页 |
| ·水蕴草草量对刚果红溶液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4-47页 |
| ·水蕴草草量对溶液中刚果红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 ·水蕴草草量对COD_(cr)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水蕴草草量对色度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 ·水蕴草对高浓度刚果红溶液的处理效果 | 第47-50页 |
| ·水蕴草对高浓度溶液中刚果红的处理效果 | 第47-48页 |
| ·水蕴草对高浓度刚果红溶液中COD_(cr)的处理效果 | 第48-49页 |
| ·水蕴草对高浓度刚果红溶液中色度的处理效果 | 第49-50页 |
| ·水蕴草对染料去除效果的拟合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4页 |
| 第五章 刚果红溶液胁迫下对水蕴草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54-64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54页 |
| ·实验方法 | 第54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54-62页 |
| ·刚果红溶液对两种水生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54-57页 |
| ·刚果红溶液对两种水生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 ·刚果红溶液对两种水生植物Pro含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 ·刚果红溶液对两种水生植物POD活性的影响 | 第56-57页 |
| ·水蕴草草量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 | 第57-60页 |
| ·水蕴草草量对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 ·水蕴草草量对植物体内Pro含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 ·水蕴草草量对植物体内POD活性的影响 | 第59-60页 |
| ·高浓度刚果红溶液对水蕴草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60-62页 |
| ·高浓度刚果红溶液对水蕴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 ·高浓度刚果红溶液对水蕴草Pro含量的影响 | 第61页 |
| ·高浓度刚果红溶液对水蕴草POD活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4页 |
| ·建议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