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春小麦抗麦长管蚜基因的定位

摘要第1-6页
SUMMARY第6-11页
缩写词及中英文对照第11-12页
表格一览表第12-13页
图一览表第13-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5页
 1 小麦抗蚜性研究现状第15-24页
   ·三种小麦蚜虫的形态识别第16-17页
     ·麦长管蚜第16页
     ·麦二叉蚜第16页
     ·禾谷缢管蚜第16-17页
   ·小麦品种抗麦长管蚜性的鉴定、筛选及抗性评价标准第17-20页
   ·小麦品种(系) 对麦长管蚜抗性的研究第20-23页
     ·小麦形态抗蚜性第20-22页
     ·生理生化物质与抗蚜性第22-23页
   ·小麦抗蚜遗传方式及分子标记研究第23-24页
 2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标记第24-35页
   ·SSR在小麦基因组中的分布特点第25-26页
   ·SSR 标记的分析程序第26-29页
     ·获取引物第26-27页
     ·PCR 扩增第27-28页
     ·电泳显色第28页
     ·DNA 标记分离数据的数学处理第28-29页
   ·作图群体第29页
   ·小麦遗传图谱的构建第29-30页
   ·标记和定位目的基因第30-32页
   ·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第32-33页
   ·抗蚜基因工程第33-35页
第二章 小麦抗蚜品系J-48 和J-31 抗麦长管蚜基因的遗传分析第35-4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5-39页
   ·植物材料第35-36页
   ·供试虫源第36-37页
   ·抗蚜性鉴定第37-39页
   ·抗蚜基因的遗传分析第3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9-45页
   ·抗性遗传分析第39-45页
     ·亲本J-31、J-39及F1的抗性表现第39-41页
     ·J-31 的抗性遗传分析第41页
     ·亲本J-48、J-69 及F1 的抗性表现第41-42页
     ·J-48 的抗性遗传分析第42-43页
     ·亲本J-48、J-39 及F1 的抗性表现第43-44页
     ·J-48 的抗性遗传分析第44-45页
 3 讨论第45-48页
   ·抗麦长管蚜鉴定方法的选择第45-46页
   ·小麦对麦长管蚜的抗性遗传方式研究第46-48页
第三章 小麦抗蚜品系J-48 抗麦长管蚜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第48-8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8-55页
   ·植物材料第48页
   ·分离群体的构建第48-49页
   ·DNA 的制备第49-50页
   ·技术路线第50页
   ·SSR 标记和定位第50-55页
     ·SSR 引物序列第50页
     ·SSR 反应体系第50-52页
     ·变性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分析第52-54页
     ·BSA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分池第54-55页
     ·相关性分析第55页
     ·抗蚜基因的SSR 定位第55页
     ·抗蚜基因连锁图的构建第5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5-75页
   ·抗、感亲本间的引物筛选结果第55-58页
   ·F_2 抗蚜植株的引物筛选结果第58-59页
   ·Xbarc126 对F_2 单株的扩增结果第59-60页
   ·21 对SSR 引物对F_2 分离群体单株的扩增结果第60-73页
   ·抗麦长管蚜基因的定位第73-75页
 3 讨论第75-81页
   ·以小麦分子图谱为基础对抗蚜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第75-76页
   ·分子标记定位的抗蚜基因及其意义第76-77页
   ·关于分子标记定位方法的认识第77-78页
   ·基于性状的QTL 定位分析法第78-79页
   ·作图群体第79-81页
第四章 对小麦F_3代的SSR 分析第81-8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82页
   ·材料第82页
   ·F_3 代成株期抗蚜性鉴定第82页
   ·DNA 提取第82页
   ·SSR 标记对杂交组合J-48 x J-69 的F_3 代的跟踪鉴定第8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2-83页
   ·F_3 代田间抗蚜性鉴定第82-83页
   ·F_3 代部分单株的SSR 跟踪鉴定分析第83页
 3 结论与讨论第83-85页
第五章 本项研究工作的总结与反思第85-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5页
附表1 亲本间引物筛选结果第105-109页
附表2 J-48 X J-69 的F_2幼苗单株抗性表现及XBARC126 等22 对引物多态性标记第109-119页
致谢第119-121页
作者简历第121-122页
导师简介第122-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油用向日葵对Na~+盐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农艺性状表现研究
下一篇:坡缕石和氮磷钾对红芪养分吸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