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20页 |
·选题依据 | 第10-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9页 |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运动员概念 | 第19-20页 |
·退役运动员概念 | 第20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0-23页 |
·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21页 |
·调查法 | 第21-22页 |
·实地调查法 | 第22页 |
·对比分析法 | 第22页 |
·逻辑分析法 | 第22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22-23页 |
3 江苏省退役运动员安置的社会背景和研究价值 | 第23-28页 |
·退役运动员安置的功能 | 第23-24页 |
·具有促进社会安定的功能 | 第23页 |
·具有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功能 | 第23-24页 |
·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 第24页 |
·具有维护运动员队伍的稳定性功能 | 第24页 |
·退役运动员安置的意义 | 第24-25页 |
·有利于体育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 | 第24-25页 |
·有利于体育人才的合理配置 | 第25页 |
·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 第25页 |
·有利于培养优秀的运动员 | 第25页 |
·在训运动员的投入与产出对退役后的影响 | 第25-27页 |
·退役运动员安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第27-28页 |
·建立和健全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是深化我国体育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 第27页 |
·建立和健全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是发展多种所有制体育经济形式,加快竞技体育人才流动,促进运动员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 | 第27页 |
·建立和健全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运动员合法权益,稳定运动员队伍的需要 | 第27-28页 |
·建立和健全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需要 | 第28页 |
4 江苏退役运动员安置的目标和原则 | 第28-34页 |
·江苏省退役运动员安置的目标 | 第28页 |
·江苏省退役运动员安置的原则 | 第28-29页 |
·江苏省政府对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就业文件的精神 | 第29-31页 |
·江苏省自主择业退役动员安置管理的暂行办法 | 第31-33页 |
·其他省市政府对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的文件精神 | 第33-34页 |
·江苏省的文件精神与其他省市的文件精神的比较 | 第34页 |
5 江苏省退役运动员就业现状 | 第34-45页 |
·江苏省退役运动员情况 | 第34-36页 |
·2004-2008 江苏省退役运动员基本情况 | 第34-36页 |
·获奖牌、经济状况与生活满意度 | 第36页 |
·伤残、疾病或陪练的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尤为困难 | 第36页 |
·江苏省退役运动员就业存在的问题 | 第36-45页 |
·待就业年限不断延长 | 第36-37页 |
·就业率逐年下降 | 第37页 |
·社会化程度较低的体育项目,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相对困难 | 第37-38页 |
·运动成绩影响就业 | 第38-40页 |
·就业率受地域较为严重 | 第40页 |
·人为、社会支持因素对再就业的影响 | 第40-41页 |
·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达不到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 第41-42页 |
·运动员在训期间的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 第42-43页 |
·就业安置政策落实不到位 | 第43-44页 |
·体育管理层对就业安置工作重视不够 | 第44页 |
·缺少管理安置事务的专门负责部门 | 第44-45页 |
6 江苏省退役运动员对策研究 | 第45-50页 |
·建立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 | 第45页 |
·推进“体教结合”式培养模式 | 第45页 |
·鼓励运动员自主择业,多元化就业 | 第45-47页 |
·拓宽再就业政策范围 | 第47-49页 |
·建立江苏省体育人才信息管理系统 | 第49-50页 |
·鼓励退役运动员到基层、社区发挥自身专业技能 | 第50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50-53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建议 | 第51-53页 |
8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件 | 第5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