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8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8-13页 |
一、国外研究 | 第8-9页 |
二、国内研究 | 第9-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13页 |
第四节 理论依据 | 第13-16页 |
一、符号互动论 | 第13-14页 |
二、社会建构论 | 第14-15页 |
三、酷儿理论 | 第15-16页 |
第五节 核心概念 | 第16-18页 |
一、同性恋的界定 | 第16页 |
二、几对易混淆的概念 | 第16-18页 |
第2章 出柜:同性恋者与主流社会的互动之一 | 第18-22页 |
第一节 选择不出柜 | 第18页 |
第二节 选择有限出柜 | 第18-20页 |
第三节 出柜的对象以及原因 | 第20-21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异性婚姻:同性恋者与主流社会的互动之一 | 第22-26页 |
第一节 单亲家庭中同性恋者的结婚压力小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大多数同性恋者不得不结婚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对待男女关系与男男关系的双重标准 | 第24页 |
第四节 权宜之计:互助婚姻的出现 | 第24-25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人际关系:同性恋者与同志社区的互动 | 第26-31页 |
第一节 同志社区中的人际关系 | 第26-27页 |
第二节 以网络为主,渔场、酒吧为辅的互动形式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同志社区亚文化较为薄弱 | 第28-29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29-31页 |
第5章 权益:同性婚姻 | 第31-36页 |
第一节 同性婚姻立法,既是爱情升华的表现,也是平等权益的体现 | 第31-32页 |
第二节 部分同性恋者对同性婚姻的担忧 | 第32-33页 |
一、同性之间情感较为脆弱 | 第32-33页 |
二、面对的社会压力大 | 第33页 |
第三节 面对社会不认可,同性恋者的应对策略 | 第33-34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34-36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 | 第36-39页 |
第一节 为减轻压力,选择有限出柜 | 第36页 |
第二节 同性婚姻立法的时机尚未成熟 | 第36页 |
第三节 对待男女关系与男男关系的双重标准 | 第36-37页 |
第四节 当务之急的同志社区亚文化建设 | 第37页 |
第五节 必不可少的性教育 | 第37-39页 |
注释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访谈提纲 | 第42-43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