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异尖科线虫相关研究 | 第10-24页 |
摘要 | 第11页 |
1 异尖线虫病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异尖线虫病的流行 | 第11-12页 |
·异尖线虫病的危害 | 第12页 |
2 异尖线虫检测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常规检测方法 | 第12-13页 |
·清学方法 | 第13-14页 |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14-16页 |
3 简单异尖线虫抗原基因研究 | 第16-18页 |
·寄生虫ES抗原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简单异尖线虫ES抗原研究 | 第17-18页 |
4 结语 | 第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4页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24-80页 |
第一章 东海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及生态分布的初步研究 | 第25-30页 |
摘要 | 第2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5-26页 |
·所检鱼类来源 | 第25页 |
·虫体分离和判定 | 第25-26页 |
·感染率及感染强度确定 | 第26页 |
2 结果 | 第26-28页 |
·东海海域捕获海鱼感染情况 | 第26-27页 |
·东海海域网箱养殖海鱼感染情况 | 第27页 |
·不同体重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情况 | 第27-28页 |
3 讨论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0页 |
第二章 简单异尖线虫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0-46页 |
摘要 | 第3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0-36页 |
·主要材料和试剂 | 第30-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36页 |
2 结果 | 第36-43页 |
·序列分析及引物设计 | 第36-40页 |
·异尖科线虫鉴定结果 | 第40页 |
·检测体系扩增及鉴定结果 | 第40-41页 |
·序列测定与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特异性试验结果 | 第42页 |
·敏感性试验结果 | 第42-43页 |
3 讨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异尖科三种线虫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6-64页 |
摘要 | 第46-4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7-53页 |
·主要材料和试剂 | 第47页 |
·试验方法 | 第47-53页 |
2 结果 | 第53-60页 |
·单重PCR结果 | 第53-54页 |
·阳性克隆的筛选及鉴定 | 第54-55页 |
·序列分析 | 第55-57页 |
·多重PCR结果 | 第57-58页 |
·特异性试验结果 | 第58-59页 |
·敏感性试验结果 | 第59-60页 |
3 讨论 | 第60-63页 |
·引物选择 | 第60-61页 |
·引物设计 | 第61页 |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61-62页 |
·问题及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
第四章 简单异尖线虫ANIS4抗原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 第64-80页 |
摘要 | 第6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4-72页 |
·材料 | 第64-65页 |
·方法 | 第65-72页 |
2 结果 | 第72-78页 |
·RT-PCR扩增结果 | 第72页 |
·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72-73页 |
·p18-T-Ani-s4测序结果 | 第73-74页 |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74-75页 |
·表达载体连接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75-77页 |
·SDS-PAGE及Western-blot | 第77-78页 |
3 讨论 | 第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附录A 溶液配制 | 第81-83页 |
附录B 英文缩写注释 | 第83-8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