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菅草的再生综合利用基础研究
提要 | 第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4页 |
·白茅 | 第9-11页 |
·白茅生物学特性 | 第9页 |
·白茅的生长习性及分布 | 第9-10页 |
·白茅的结构 | 第10-11页 |
·白茅的化学组分 | 第11页 |
·菅草 | 第11-12页 |
·菅草的生物学特性简介 | 第11-12页 |
·菅草的化学组分 | 第12页 |
·白茅及菅草中可再生利用成分的概述 | 第12-23页 |
·纤维素(Cellulose) | 第13-15页 |
·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 | 第15-18页 |
·木质素(lignin) | 第18-23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23-24页 |
第2章 白茅的实验部分 | 第24-47页 |
·实验流程 | 第24页 |
·白茅水解产物的检测方法 | 第24-28页 |
·DNS试剂配制 | 第25-26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6-27页 |
·木糖标准曲线 | 第26页 |
·萄糖溶液的测定方法 | 第26-27页 |
·DNS法测试木糖、葡萄糖的最佳测试条件 | 第27-28页 |
·未知液的检测 | 第28页 |
·酸性水解(硫酸)半纤维素 | 第28-31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9-31页 |
·反应时间t对木糖产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酸度(硫酸)对木糖产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固液比对木糖产率的影响 | 第31页 |
·结论 | 第31页 |
·碱性水解,提取木质素 | 第31-36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6页 |
·碱度对木质素产率的影响 | 第33页 |
·反应时间对木质素产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PH对木质素提取的影响 | 第34-35页 |
·固液比对木质素产率的影响 | 第35页 |
·温度对木质素产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页 |
·酸性水解纤维素 | 第36-40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6-40页 |
·反应时间对葡萄糖产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固液比对葡萄糖产率的影响 | 第38页 |
·酸度对葡萄糖产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温度对葡萄糖产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页 |
·灰分分析 | 第40-42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2页 |
·SiO2含量 | 第41页 |
·灰分分析 | 第41页 |
·热重曲线 | 第41-42页 |
·微观结构的考察与分析 | 第42-44页 |
·实验总结 | 第44-47页 |
·酸性水解半纤维素 | 第44页 |
·碱性水解,提取木质素 | 第44页 |
·酸性水解纤维素 | 第44-47页 |
第3章 实验部分菅草 | 第47-66页 |
·实验设计 | 第47-48页 |
·酸性水解半纤维素及测定 | 第48-52页 |
·最佳水解时间的测定 | 第48-49页 |
·最佳水解酸度的确定 | 第49-50页 |
·最佳固液比的确定 | 第50-51页 |
·原料最佳形态的考察 | 第51-52页 |
·半纤维素水解小结 | 第52页 |
·木质素的制取 | 第52-58页 |
·木质素制取路线选择 | 第52-54页 |
·木质素制取试验条件考察 | 第54-58页 |
·纤维素的水解试验 | 第58-61页 |
·纤维素水解方法选择 | 第58页 |
·纤维素水解条件考察 | 第58-61页 |
·最佳水解固液比的考察 | 第59页 |
·最佳纤维素水解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59-60页 |
·最佳纤维素水解酸度的考察 | 第60-61页 |
·最佳水解反应温度的确定 | 第61页 |
·水解残渣的处理 | 第61-64页 |
·灰分概况 | 第62页 |
·灰分的应用 | 第62-63页 |
·残余灰分收集 | 第63-64页 |
·总结 | 第64-66页 |
第4章 课题研究前景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中文摘要 | 第74-77页 |
Abstract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