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化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本文工作 | 第11-13页 |
·本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 | 第14-24页 |
·入侵检测概述 | 第14-16页 |
·入侵检测的定义 | 第14页 |
·入侵检测的研究历史 | 第14-15页 |
·通用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 | 第15-16页 |
·入侵检测技术的分类 | 第16-18页 |
·按基于数据检测方法的分类 | 第16-17页 |
·按基于数据源的入侵检测分类 | 第17-18页 |
·按基于体系的入侵检测分类 | 第18页 |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 | 第18-21页 |
·传统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优势 | 第19-20页 |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要求 | 第20-21页 |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的分类 | 第21-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层次化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结构 | 第24-26页 |
·层次化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结构 | 第24-25页 |
·各层次的功能 | 第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的联动设计 | 第26-42页 |
·防火墙技术概述 | 第26-27页 |
·防火墙概念及基本特征 | 第26页 |
·防火墙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防火墙技术的改进 | 第27页 |
·基于双穴主机的防火墙系统 | 第27-30页 |
·系统结构 | 第27-28页 |
·系统工作原理 | 第28-30页 |
·系统与入侵检测的联动技术分析 | 第30-35页 |
·相关理论 | 第30页 |
·安全事件描述语言的选择 | 第30-31页 |
·入侵检测信息交换格式 | 第31-34页 |
·加密认证机制 | 第34-35页 |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联动通信的实现 | 第35-36页 |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通信程序代码 | 第36-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网络内部主机的模式匹配算法改进 | 第42-54页 |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结构 | 第42-43页 |
·模式匹配算法 | 第43-47页 |
·模式匹配的定义 | 第43页 |
·单模式BM算法 | 第43-44页 |
·多模式字符串匹配算法 | 第44页 |
·AC算法 | 第44-45页 |
·AC_BM算法 | 第45-47页 |
·AC_BM算法的改进—NAC_BM算法 | 第47-52页 |
·NAC_BM算法 | 第47-49页 |
·NAC_BM算法实例 | 第49-50页 |
·算法设计 | 第50-52页 |
·实验分析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网络内部对等型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设计 | 第54-68页 |
·优化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方案选择 | 第54页 |
·对等型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54-55页 |
·结构体的内部结构及功能 | 第55-60页 |
·入侵检测IDS模块 | 第56-57页 |
·数据分析模块 | 第57-58页 |
·状态检测模块 | 第58页 |
·通信模块 | 第58-59页 |
·传感器 | 第59-60页 |
·系统内部相关通信与协作 | 第60-62页 |
·传感器与入侵检测模块通信的实现 | 第60页 |
·结构体之间通信 | 第60-61页 |
·入侵检测结构体之间的协作 | 第61-62页 |
·入侵检测流量负载均衡算法设计 | 第62-67页 |
·高速分布式入侵检测中引入负载均衡的必要性 | 第62-63页 |
·入侵检测流量负载均衡模块的策略分析 | 第63页 |
·基于Hash算法的入侵检测流量负载均衡算法设计 | 第63-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七章 系统测试及分析 | 第68-74页 |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布署 | 第68-72页 |
·测试系统的布署拓扑结构图 | 第68-69页 |
·服务器的配置 | 第69-70页 |
·两个IDS的配置 | 第70-72页 |
·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