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法制现代化透视--基于行政执法难的视角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2页
 (一) 选题背景第8-9页
 (二) 本论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第9-10页
  1、国外研究现状第9页
  2、国内研究现状第9-10页
 (三) 本文的研究特色和技术路线第10-12页
第一章 法制现代化的理论意蕴第12-14页
 (一) 法制现代化的社会基础是市民社会第12页
 (二) 法制现代化是法制形式现代化与法制价值现代化的结合第12-13页
 (三) 法制现代化体现自身相对独立性与对社会现代化整体依存性的统一第13页
 (四) 法制现代化是传统法制与现代法治的有机融合第13页
 (五) 法制现代化以人权保障为最终目标第13-14页
第二章 行政执法难问题的具体表现、原因及其对法制现代化的影响第14-26页
 (一) 行政执法难问题的具体表现第14-19页
  1、执法过程中双方暴力冲突事件时有发生第14-15页
  2、行政执法人员执法不当现象频繁第15-16页
  3、执法过程中产生的违法侵权问题第16-17页
  4、执法者常出现适用法律错误问题第17页
  5、执法者有法不依问题第17-18页
  6、行政执法受外界干涉严重第18页
  7、执法效率不高,逃避执法现象严重第18-19页
 (二) 中国社会变迁与转型时期行政执法难的原因第19-24页
  1、人的素质问题与法制观念和人权观念淡薄第19页
  2、社会转型时期的体制缺位导致执法主客体之间的矛盾摩擦第19-20页
  3、社会转型时期人们趋利化倾向膨胀第20-21页
  4、传统经济和政治体制因素的消极影响第21页
  5、社会变革时期立法的滞后第21-22页
  6、政府权威下降,民众的权利提升,造成行政执法的困难第22页
  7、行政执法主体的执法人格不独立,造成其执法难第22页
  8、民众传统文化与心理的积淀,对行政执法产生抵触心理第22-23页
  9、行政法律、法规在程序和实体方面存在缺陷,造成行政执法难第23-24页
 (三) 行政执法难与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关系第24-26页
  1、行政执法难问题本身及其伴生的负面社会效应严重阻碍着这个法制现代化进程第24页
  2、行政执法难现象透露出的众多信息,反映出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必将艰巨而漫长第24-26页
第三章 行政执法难的解决路径及其对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启示第26-31页
 (一) 行政执法难的解决路径第26-29页
  1、与法制现代化相适应,培育和发展市民社会基础第26-27页
  2、加强执法过程的科学化,弘扬法的独立精神第27页
  3、重塑执法者的内在道德观与外在责任感第27页
  4、提高公民素质修养,增强公民法制观念和人权观念第27-28页
  5、完善社会体制基础,规范执法行为,防止行政执法经济化第28-29页
 (二) 执法难现象及其解决对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启示第29-31页
  1、大力培育中国市民社会文化,夯实法制现代化的社会体制和民众素质双重基础第29页
  2、理顺司法机关内部及其与相关部门的关系,实现权力的相互制约与配合第29-30页
  3、尊重与保障公民权利,明确法制现代化的最终目标第30-31页
结语第31-33页
参考文献第33-36页
致谢第36页

论文共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建立和完善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下一篇:中国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