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

论建立和完善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章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概述第10-15页
 一、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概念和特征第10-11页
  (一)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概念第10-11页
  (二)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特征第11页
 二、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价值分析第11-13页
  (一) 适应多元化需求第11-12页
  (二) 充分尊重当事人自治第12页
  (三) 减少对抗第12页
  (四) 利于解决复杂纠纷第12页
  (五) 处理结果更能被当事人接受第12-13页
 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类型第13-15页
  (一) 根据主持纠纷解决的主体所划分的类型第13-14页
  (二) 根据程序启动与当事人意志的关系所划分的类型第14页
  (三) 根据纠纷的性质所划分的类型第14-15页
第二章 国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考察与借鉴第15-22页
 一、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兴起的背景分析第15-16页
  (一) 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局限性第15页
  (二) 社会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的需求第15-16页
  (三) 解决国际经济纠纷的需要第16页
 二、国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的比较分析第16-20页
  (一) 美国的ADR第16-17页
  (二) 英国的ADR第17-19页
  (三) 德国的ADR第19-20页
  (四) 日本的ADR第20页
 三、各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发展对我国的有益启示第20-22页
  (一)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第20-21页
  (二)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第21页
  (三) 发展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应该得到全社会的重视第21页
  (四) 发展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要适合各国国情第21-22页
第三章 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历史渊源及其现状第22-29页
 一、我国的传统文化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第22-24页
  (一) “和”文化第22-23页
  (二) “厌讼”心理第23页
  (三) 传统文化与我国的和解、调解制度第23-24页
 二、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现状第24-29页
  (一) 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第24-26页
  (二) 目前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第26-27页
  (三) 我国当前非纠纷解决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7-29页
第四章 建立完善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具体举措第29-38页
 一、走出理念上的误区第29页
 二、完善我国现有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第29-34页
  (一) 完善人民调解制度第30-31页
  (二) 发展司法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第31-32页
  (三) 在实践中突出仲裁的作用第32-34页
 三、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完善“大调解”制度第34-38页
  (一) “大调解”的概念、背景及特点第34-35页
  (二) “大调解”机制的优势第35-36页
  (三) 完善“大调解”制度第36-38页
结论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后记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女性的精神危机--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的心理分析阐述
下一篇: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法制现代化透视--基于行政执法难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