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2页 |
| 第1章 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 第12-32页 |
| ·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原理 | 第12页 |
| ·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发展 | 第12-14页 |
| ·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关键部件和主要特点 | 第14-23页 |
| ·蓄热体 | 第14-16页 |
| ·换向装置 | 第16-18页 |
| ·燃烧系统 | 第18页 |
| ·换向时间 | 第18-19页 |
| ·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主要特点 | 第19-23页 |
| ·加热炉内钢坯加热过程数学模型及计算机优化控制技术的概述 | 第23-31页 |
| ·加热炉内钢坯加热过程数学模型 | 第23-25页 |
| ·加热炉计算机优化控制技术 | 第25-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2章 济钢中板厂蓄热式连续加热炉项目状况 | 第32-37页 |
| ·项目背景 | 第32页 |
| ·设备概况 | 第32-35页 |
| ·炉子本体 | 第32-33页 |
| ·燃烧系统 | 第33-34页 |
| ·冷却系统 | 第34页 |
| ·炉门设置 | 第34-35页 |
| ·炉底水管 | 第35页 |
| ·能源介质 | 第35-36页 |
| ·压缩空气 | 第35页 |
| ·高炉煤发 | 第35页 |
| ·焦炉煤气 | 第35-36页 |
| ·氮气 | 第36页 |
|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第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3章 济钢蓄热式加热炉一级控制系统 | 第37-56页 |
| ·系统概述 | 第37-39页 |
| ·自控系统控制对象 | 第39-43页 |
| ·加热炉及其附属工艺设备 | 第39-41页 |
| ·汽化冷却系统设备 | 第41-42页 |
| ·加热炉区机械设备 | 第42页 |
| ·通道配置 | 第42-43页 |
| ·系统各功能描述 | 第43-55页 |
| ·炉膛温度及燃烧控制 | 第43-47页 |
| ·炉膛压力控制 | 第47-48页 |
| ·排烟温度控制 | 第48页 |
| ·煤气总管控制 | 第48页 |
| ·汽化冷却控制 | 第48-50页 |
| ·仪表控制安全连锁逻辑保护系统 | 第50-53页 |
| ·自动启、停炉功能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4章 济钢蓄热式加热炉数学模型 | 第56-77页 |
| ·对象描述 | 第56页 |
| ·物理模型 | 第56-57页 |
| ·蓄热式加热炉数学模型 | 第57-58页 |
| ·假设条件 | 第57页 |
| ·控制方程 | 第57-58页 |
| ·定解条件 | 第58页 |
| ·数值求解技术 | 第58-75页 |
| ·差分格式的选取 | 第59-60页 |
| ·差分方程的推导 | 第60-68页 |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68-69页 |
| ·钢坯热物性参数的确定 | 第69-73页 |
| ·燃烧计算及炉气热物性参数的确定 | 第73-75页 |
| ·加热炉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 | 第75页 |
| ·加热炉数学模型的计算程序框图 | 第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 第5章 结论和后续工作 | 第77-78页 |
| ·工作总结 | 第77页 |
| ·后续工作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