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2页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8-22页 |
·选题的理论背景及意义 | 第18-19页 |
·选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 第19-22页 |
·概念阐释 | 第22-26页 |
·经济周期波动 | 第22-24页 |
·产业结构变动 | 第24-26页 |
·文章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26-27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7-30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30-32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32-50页 |
·理论基础 | 第32-36页 |
·经济周期阶段理论与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 第32-33页 |
·经济长波与产业结构大变迁的关系理论 | 第33-35页 |
·系统经济学理论 | 第35-36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36-48页 |
·经济长波与产业结构大变迁的关系研究 | 第36-38页 |
·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波动与产业结构变动 | 第38-41页 |
·新经济时代的经济周期波动与产业结构变动 | 第41-45页 |
·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与产业结构变动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3章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与产业结构变动关联性的总体判断 | 第50-71页 |
·经济周期波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相关变量分析 | 第50-59页 |
·经济增长波动与三次产业增长波动 | 第50-53页 |
·经济周期波动与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 | 第53-56页 |
·经济增长波动与三次产业增长波动的Granger 因果关系 | 第56-59页 |
·经济周期波动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厘清 | 第59-69页 |
·经济周期波动的指标分析 | 第59-61页 |
·产业结构变动的指标分析 | 第61-64页 |
·经济周期波动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因果检验 | 第64-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4章 我国历次经济周期阶段中的产业结构变动 | 第71-103页 |
·引言 | 第71-72页 |
·我国经济周期阶段的总体界定 | 第72-74页 |
·不同经济周期阶段中的宏观产业结构变动 | 第74-79页 |
·不同经济周期波动阶段中的产业部门结构变动 | 第79-101页 |
·1953—1976 年历次周期阶段中的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变动 | 第79-89页 |
·1977—2007 年历次周期阶段中的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变动 | 第89-98页 |
·改革开放前后不同周期阶段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的比较分析 | 第98-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5章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 第103-127页 |
·引言 | 第103-104页 |
·产业结构变动在经济增长波动中的作用 | 第104-107页 |
·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波动贡献的模型推导 | 第104-105页 |
·各产业及主要行业部门在经济增长波动中的份额确定 | 第105-107页 |
·产业部门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 第107-124页 |
·产业部门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协同性影响 | 第107-111页 |
·产业部门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非对称性影响的状态空间模型分析 | 第111-114页 |
·产业部门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影响的VAR 模型分析 | 第114-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7页 |
第6章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联动机制 | 第127-143页 |
·引言 | 第127-129页 |
·“‘收入—消费’机制” | 第129-131页 |
·“‘利率—投资’”机制 | 第131-133页 |
·“‘技术—结构导向’机制” | 第133-137页 |
·“‘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机制” | 第137-141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143页 |
第7章 实现我国经济周期与产业结构良性互动的政策建议 | 第143-151页 |
·注重“联动机制”在产业结构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合理搭配中的作用.. | 第143-145页 |
·实现内外需求动态平衡下经济周期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 | 第145-146页 |
·准确把握“时间因素”在经济周期与产业结构良性互动中的功能 | 第146-147页 |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经济周期微波化 | 第147-149页 |
·谨防产业结构“硬化”和“软化”比例失衡带来的金融危机 | 第149-151页 |
结论 | 第151-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7页 |
致谢 | 第167-168页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168-169页 |
附录B 各项代码说明 | 第169-174页 |
附录C 一些重要的表格资料及其解释 | 第174-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