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改革后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21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7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7页 |
·国内外研究总结评价 | 第17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中国乡村治理模式概述 | 第21-29页 |
·乡村治理的基本内涵 | 第21-22页 |
·治理的概念 | 第21页 |
·乡村治理的内涵 | 第21-22页 |
·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回顾 | 第22-25页 |
·古代乡里制度 | 第22-23页 |
·近代乡村治理 | 第23页 |
·建国以后至改革开放前的乡村治理 | 第23-24页 |
·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治理 | 第24-25页 |
·乡村治理的理论依据 | 第25-28页 |
·新政治经济学理论 | 第25-26页 |
·市场体系理论 | 第26页 |
·新制度主义理论 | 第26-27页 |
·“过密化”理论 | 第27页 |
·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我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治理问题 | 第29-34页 |
·我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第29-31页 |
·农业收入占收入比例递减 | 第29页 |
·城乡差距逐年拉大 | 第29-30页 |
·教育投资严重不足 | 第30-31页 |
·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小、功能差 | 第31页 |
·我国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乡村治理中的收益问题 | 第31页 |
·乡村治理中的权益问题 | 第31-32页 |
·乡村治理中的制度相容问题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我国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4-40页 |
·我国乡村治理问题成因的调查问卷说明 | 第34页 |
·乡村治理问题成因的调查问卷设计 | 第34页 |
·问卷调查及样本数据的收集 | 第34页 |
·我国乡村治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4-39页 |
·国家财政投入力度不足 | 第34-35页 |
·乡镇财政入不敷出 | 第35-36页 |
·乡村干部队伍素质偏低 | 第36-37页 |
·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 | 第37页 |
·乡村管理体制失衡 | 第37-38页 |
·乡村经济体制激励不足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构建税费改革后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思路 | 第40-46页 |
·增加财政支出,推进农村公共服务 | 第40-41页 |
·建立促进县乡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 第40页 |
·促进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 第40-41页 |
·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 | 第41页 |
·构建农村金融体系 | 第41页 |
·发展乡村社会组织,促进村民参与治理 | 第41-42页 |
·加强管理 | 第41-42页 |
·大力扶持 | 第42页 |
·协同合作 | 第42页 |
·加强农民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 第42-43页 |
·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 第42页 |
·进行网络信息技术培训 | 第42-43页 |
·加强就业技能培训 | 第43页 |
·发展社区文化教育 | 第43页 |
·促进乡镇管理体制变革,培育服务型乡镇政府 | 第43-46页 |
·合理确定基层政权的事权和财权 | 第44页 |
·积极建立财政管理监督机制 | 第44页 |
·合理化解乡村债务问题 | 第44-45页 |
·继续做好机构精简工作 | 第45-46页 |
总结与讨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