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导论 | 第8-11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0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10-11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1-17页 |
·劳动争议及其处理制度 | 第11-14页 |
·劳动争议 | 第11-12页 |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 第12-13页 |
·劳动争议仲裁概念及性质 | 第13-14页 |
·劳动争议仲裁基本制度涵义与内容 | 第14-16页 |
·劳动争议仲裁基本制度涵义 | 第14-15页 |
·劳动争议仲裁基本制度内容 | 第15-16页 |
·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基本制度的意义 | 第16-17页 |
·理论意义 | 第16页 |
·现实意义 | 第16-17页 |
3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基本制度现状评析 | 第17-34页 |
·从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现状看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 第17-21页 |
·劳动争议仲裁基本制度的立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 第21-34页 |
·时效制度 | 第21-27页 |
·仲裁庭仲裁员制度 | 第27-30页 |
·一裁终局制度 | 第30-34页 |
4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基本制度的思考 | 第34-41页 |
·时效制度 | 第34-37页 |
·修正特殊的仲裁时效规定 | 第34页 |
·正确理解持续性侵权的仲裁时效起算问题 | 第34-35页 |
·明确仲裁机构不应进行仲裁时效规定的释明及主动援引 | 第35-36页 |
·统一"申请仲裁"的认定 | 第36-37页 |
·仲裁庭仲裁员制度 | 第37-39页 |
·完善实行仲裁员名册制度的规定 | 第37-38页 |
·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 | 第38-39页 |
·—裁终局制度 | 第39-41页 |
·界定不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 第39页 |
·做好终局裁决与诉讼的合理衔接 | 第39-40页 |
·保证—裁终局制度的有效性 | 第40-41页 |
5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详细摘要 | 第47-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