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19页 |
| ·强子产生实验简介 | 第8-10页 |
| ·τ-粲工厂 | 第8-9页 |
| ·B-工厂 | 第9页 |
| ·p(p|-)粲-工厂 | 第9页 |
| ·Z~0-工厂 | 第9页 |
| ·强子对撞机 | 第9-10页 |
| ·HERA 对撞机 | 第10页 |
| ·未来的对撞机 | 第10页 |
| ·B_C介子及其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非相对论量子色动力学 | 第12-19页 |
| ·NRQCD 有效拉氏量 | 第13-14页 |
| ·速度标度规则 | 第14-15页 |
| ·重夸克偶素产生和湮灭衰变的NRQCD 因子化公式标度 | 第15-17页 |
| ·非微扰矩阵元计算简介 | 第17-19页 |
| 2 Z~0介子过程的解析公式推导 | 第19-35页 |
| ·通过Z~0产生B_c介子的基本原理 | 第19-20页 |
| ·相空间计算 | 第20-22页 |
| ·不变振幅模方的计算方法介绍 | 第22-25页 |
| ·不变振幅模方的计算 | 第25-35页 |
| 3 数值计算与不确定度分析 | 第35-39页 |
| ·数值计算 | 第35-36页 |
| ·不确定性分析 | 第36-39页 |
| 4 总结与展望 | 第39-40页 |
| ·总结 | 第39页 |
| ·展望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附录 | 第44-52页 |
| A 本文用到的FEYNMAN 规则 | 第44-46页 |
| B B_C介子产生过程的计算程序 | 第46-52页 |
| C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