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2-18页 |
·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8-23页 |
·基本概念 | 第18-20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页 |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1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2 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发展现状与研究比较目标 | 第23-39页 |
·国内小城镇发展概况 | 第23-25页 |
·我国小城镇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23-24页 |
·我国小城镇发展的现状特点 | 第24-25页 |
·小城镇发展的不均衡 | 第25页 |
·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关注 | 第25-28页 |
·环境污染的治理需求 | 第25-27页 |
·我国的环境保护及污染控制 | 第27页 |
·小城镇环境问题原因剖析及对策 | 第27-28页 |
·我国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概况 | 第28-34页 |
·我国环境基础设施的发展历史 | 第28-29页 |
·我国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现状 | 第29-30页 |
·我国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地区差异 | 第30-34页 |
·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研究比较目标 | 第34-37页 |
·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影响因素剖析 | 第34-35页 |
·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研究比较目标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3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东西部区域发展格局背景研究 | 第39-63页 |
·东部地区总体概况 | 第39-44页 |
·东部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39-41页 |
·东部地区社会经济概况 | 第41-44页 |
·西部地区总体概况 | 第44-49页 |
·西部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44-46页 |
·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概况 | 第46-49页 |
·东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发展背景比较研究 | 第49-59页 |
·自然地理状况对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分析 | 第49-51页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分析 | 第51-54页 |
·人口及人口质量对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分析 | 第54-58页 |
·服务型基础设施对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分析 | 第58-59页 |
·东西部软实力对比分析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4 东西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比较 | 第63-87页 |
·东西部小城镇给水处理技术比较 | 第63-69页 |
·给水处理技术工艺与我国应用现状 | 第63-65页 |
·东部地区小城镇给水处理技术现状 | 第65-66页 |
·西部地区小城镇给水处理技术现状 | 第66-68页 |
·东西部地区小城镇给水处理技术比较及适用性分析 | 第68-69页 |
·东西部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比较 | 第69-78页 |
·污水处理技术工艺与我国应用现状 | 第69-73页 |
·东部地区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现状 | 第73-74页 |
·西部地区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现状 | 第74-75页 |
·东西部地区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比较及适用性分析 | 第75-78页 |
·东西部小城镇垃圾处理技术比较 | 第78-86页 |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工艺与我国应用现状 | 第78-81页 |
·东部地区小城镇垃圾处理技术现状 | 第81-82页 |
·西部地区小城镇垃圾处理技术现状 | 第82-84页 |
·东西部地区小城镇垃圾处理技术比较及适用性分析 | 第84-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5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建议 | 第87-101页 |
·社会经济发展及国家政策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关系比较分析 | 第87-95页 |
·我国经济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过程研究分析 | 第87-91页 |
·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及计算方法 | 第91-92页 |
·经济发展与环境基础设施之间关联度分析比较研究 | 第92-95页 |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导向与建议 | 第95-99页 |
·基于技术视角的政策建议 | 第95-96页 |
·对政府监管责任的建议 | 第96-97页 |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策略 | 第97-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101-103页 |
·结论 | 第101-102页 |
·建议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0页 |
附录 | 第110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10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工作情况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