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概述 | 第11-28页 |
(一) 非诉讼解决的产生 | 第11-12页 |
(二)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2-17页 |
1、环境纠纷 | 第12-14页 |
2、非诉讼解决 | 第14-16页 |
3、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 | 第16-17页 |
(三) 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方式的功能分析 | 第17-25页 |
1、环境纠纷的特点 | 第17-20页 |
2、环境纠纷之诉讼解决方式的现状与分析 | 第20-23页 |
3、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方式的优势与意义 | 第23-25页 |
(四) 环境争端非诉讼解决的基本类型 | 第25-28页 |
1、协商 | 第25-26页 |
2、调解 | 第26页 |
3、仲裁 | 第26-27页 |
4、其它方式 | 第27-28页 |
二、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的应用 | 第28-36页 |
(一) 其他国家和地区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实践 | 第28-32页 |
1、美国的环境争端非诉讼解决实践 | 第28-29页 |
2、日本的环境争端非诉讼解决实践 | 第29-30页 |
3、德国的环境争端非诉讼解决实践 | 第30-31页 |
4、我国台湾地区的环境争端非诉讼解决实践 | 第31-32页 |
(二) 我国现行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方式现状 | 第32-36页 |
1、非诉讼解决方式在我国环境纠纷解决的实践 | 第32-34页 |
2、我国现行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的缺陷 | 第34-36页 |
三、完善我国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制度之构想 | 第36-50页 |
(一) 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在我国推行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第36-38页 |
1、我国推行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的必要性 | 第36-37页 |
2、我国推行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的可能性 | 第37-38页 |
(二) 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制度的原则 | 第38-42页 |
1、环境公益优先原则 | 第38-40页 |
2、当事人自愿原则 | 第40-41页 |
3、合法性与合情性相结合原则 | 第41-42页 |
4、公正与效益相结合原则 | 第42页 |
(三) 基本制度的构建 | 第42-50页 |
1、环境纠纷的预防性制度——环境合同 | 第42-44页 |
2、协商制度 | 第44页 |
3、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制度 | 第44-47页 |
4、仲裁制度 | 第47-48页 |
5、关于司法性调解制度的设想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