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景演出对旅游地形象的影响研究--以张家界《天门狐仙》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实际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研究内容与路线 | 第12-14页 |
第2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4-25页 |
·旅游地形象 | 第14-16页 |
·旅游地形象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旅游地形象的测量 | 第15-16页 |
·实景演出 | 第16-21页 |
·旅游演艺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实景演出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实景演出的体系 | 第18页 |
·实景演出的研究视角 | 第18-19页 |
·实景演出的作用 | 第19-20页 |
·实景演出对旅游地形象的影响 | 第20-21页 |
·研究述评 | 第21-22页 |
·基础理论 | 第22-25页 |
·旅游地形象理论 | 第22-23页 |
·旅游社会学理论 | 第23页 |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 第25-29页 |
·模型构建 | 第25-26页 |
·变量描述及研究假设 | 第26-29页 |
·表演内容 | 第26页 |
·舞台效果 | 第26-27页 |
·演出服务 | 第27页 |
·舞台背景 | 第27-29页 |
第4章 问卷调查与实证分析 | 第29-55页 |
·案例选择——张家界《天门狐仙》 | 第29-30页 |
·知名度 | 第29页 |
·依托景区和资源 | 第29-30页 |
·表演舞台 | 第30页 |
·表演内容 | 第30页 |
·问卷设计 | 第30-34页 |
·实景演出指标构成 | 第30-32页 |
·旅游地形象的指标构成 | 第32-34页 |
·问卷构成 | 第34页 |
·预调查 | 第34-36页 |
·正式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36-37页 |
·数据分析 | 第37-55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7-39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9-41页 |
·问卷的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 | 第41-50页 |
·实景演出影响旅游地形象模型的路径分析 | 第50-53页 |
·实景演出与旅游地整体形象的回归分析 | 第53-55页 |
第5章 结论与启示 | 第55-60页 |
·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研究启示 | 第56-59页 |
·深挖地域特色的表演内容,提升旅游地的文化内涵 | 第56-57页 |
·充分利用山水舞台背景,塑造旅游地的灵魂 | 第57页 |
·加强实景演出服务质量,改善旅游地服务形象 | 第57-58页 |
·精心打造舞台效果,提升旅游地情感形象 | 第58-59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一 | 第64-66页 |
附录二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