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四倍体小麦叶直立突变体tel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个人简介第7-8页
致谢第8-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7页
 一、被子植物的叶第15-17页
  (一) 叶的类型第15页
  (二) 叶的结构第15-16页
  (三) 叶的功能第16-17页
 二、叶的发育第17-22页
  (一) 叶原基的发育第17-18页
  (二) 叶片区域的建成第18-22页
   1.背-腹轴第18-19页
   2.基-顶轴第19-20页
   3.中-边轴第20-21页
   4.叶片形状与叶边缘形态建成第21-22页
    1)叶片形状第21-22页
    2)叶边缘形态建成第22页
 三、叶片特性与作物产量第22-24页
  (一) 叶片与光合作用第22页
  (二) 叶片与株型第22-23页
  (三) 影响产量的叶部特征第23-24页
   1.叶面积指数第23页
   2.叶卷曲第23-24页
   3.叶倾角第24页
 四、叶片相关性状的遗传第24-26页
  (一) 叶长宽与叶面积第24-25页
  (二) 叶倾角第25页
  (三) 叶卷曲第25-26页
 结语第26-27页
第二章 四倍体小麦叶直立突变体的分析第27-39页
 引言第27-28页
 材料与方法第28-31页
  一、植物材料第28页
  二、表型鉴定第28页
  三、扫描电镜观察第28页
  四、激素含量测定第28-29页
  五、油菜素内醋(BR)激素处理第29页
  六、DNA提取第29-30页
  七、抗感DNA池的配制第30页
  八、SSR标记筛选第30页
  九、PCR和连锁图构建第30-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36页
  一、突变体的形态第31-33页
   (一) 突变体的表型变异第31页
   (二) tel突变体的叶鞘细微结构第31-33页
  二、突变体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对外施BR的响应第33-34页
   (一) 突变体的内源激素含量第33页
   (二) tel突变体对BR处理的响应第33-34页
  三、tel突变的遗传第34-36页
 讨论第36-39页
参考文献第39-51页
全文总结第51-53页
全文创新点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豆遗传图谱构建和百粒重等七个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下一篇: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芽期和苗期耐盐性鉴定与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