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4页 |
| 1 绪论 | 第14-27页 |
| ·引言 | 第14页 |
| ·有机酸的来源 | 第14-17页 |
| ·有机质分解 | 第14-15页 |
| ·植物根系分泌 | 第15-16页 |
| ·微生物代谢 | 第16-17页 |
| ·有机酸的种类 | 第17页 |
| ·有机酸的含量 | 第17页 |
| ·有机酸对土壤中磷素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 第17-21页 |
| ·磷对植物的生理功能 | 第17-19页 |
| ·土壤中磷的活性状况 | 第19页 |
| ·有机酸对磷的活化效应及机制 | 第19-21页 |
| ·有机酸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生理生化功能的调节 | 第21-24页 |
| ·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 第21页 |
| ·影响多种酶的活性 | 第21-22页 |
| ·影响光合水平和叶绿素含量 | 第22页 |
| ·对其他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22-23页 |
| ·影响养分的吸收和运输 | 第23页 |
| ·提高植物抗逆性 | 第23-24页 |
| ·水曲柳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 ·研究的创新性及目的意义 | 第25-27页 |
| 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7-32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7页 |
| ·暗棕壤剖面特征 | 第27-28页 |
| ·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 | 第28-30页 |
| ·凋落物淋溶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变化 | 第28页 |
| ·外源有机酸/盐对暗棕壤磷有效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外源有机酸/盐对水曲柳幼苗生理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 3 森林凋落物淋溶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变化 | 第32-4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 ·样品采集 | 第32-34页 |
| ·样品前处理 | 第34页 |
| ·仪器设备及色谱条件 | 第34页 |
| ·有机酸的定性与定量 | 第34页 |
| ·可行性分析 | 第34-3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0页 |
| ·可行性分析结果 | 第35页 |
| ·有机酸的种类 | 第35-37页 |
| ·有机酸的数量 | 第37-38页 |
| ·讨论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4 外源有机酸/盐对暗棕壤磷有效性的影响 | 第42-6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6页 |
| ·土壤样品 | 第42-43页 |
| ·浸提实验 | 第43-45页 |
| ·淋洗实验 | 第45页 |
| ·浸出液和淋洗液的脱色问题 | 第45-46页 |
| ·浸出液和淋洗液中磷的比色测定 | 第46页 |
| ·磷释放量的计算 | 第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66页 |
| ·浸提时间对磷释放的影响 | 第46-48页 |
| ·浸提液浓度对磷显色的影响 | 第48-50页 |
| ·浸出液显色时间对磷测定的影响 | 第50-58页 |
| ·有机酸/盐一次性浸提A_1层暗棕壤的磷释放效应 | 第58-60页 |
| ·有机酸/盐一次性浸提B层暗棕壤的磷释放效应 | 第60-61页 |
| ·有机酸/盐多次连续浸提的解磷效果 | 第61-65页 |
| ·淋洗的磷释放量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5 外源有机酸/盐对水曲柳幼苗生理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 第68-11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8-71页 |
| ·实验材料 | 第68-69页 |
| ·实验设计 | 第69页 |
| ·光合作用测定 | 第69-70页 |
| ·生理指标测定 | 第70页 |
| ·生长指标测定 | 第70-71页 |
| ·生物量测定 | 第7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1-111页 |
| ·有机酸/盐作用下水曲柳幼苗的光合作用特征 | 第71-80页 |
| ·有机酸/盐对水曲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80-94页 |
| ·有机酸/盐对水曲柳生长的影响 | 第94-98页 |
| ·有机酸/盐作用下的生物量积累 | 第98-105页 |
| ·有机酸/盐作用下的生物量分配 | 第105-11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 6 主要结论 | 第113-11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5-12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6-127页 |
| 致谢 | 第127-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