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7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7-26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分类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 第20-21页 |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第21页 |
·金融约束理论 | 第21-22页 |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理论 | 第22-23页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3页 |
·几种理论的评析及启示 | 第23-26页 |
·理论评析 | 第23-24页 |
·启示 | 第24-26页 |
3 我国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演变及发展路径 | 第26-49页 |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产生 | 第26-40页 |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产生的必要性 | 第26-31页 |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产生的可行性 | 第31-33页 |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产生 | 第33-40页 |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路径 | 第40-49页 |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路径选择 | 第40-46页 |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制度演变 | 第46-49页 |
4 我国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49-65页 |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运营现状分析 | 第49-58页 |
·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 第49-54页 |
·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现状 | 第54-55页 |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 | 第55-58页 |
·我国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运行效果分析----个案分析 | 第58-65页 |
·中山小榄村镇银行的运行效果分析 | 第59-61页 |
·百信农民资金互助社运行效果分析 | 第61-65页 |
5 我国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65-73页 |
·我国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65-69页 |
·组织制度不健全,难以有序发展 | 第65-66页 |
·无合法身份,长期发展受限 | 第66-67页 |
·融资困难,无后续发展力量 | 第67页 |
·功能异化,违背设立初衷 | 第67-69页 |
·制约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69-73页 |
·宏观金融政策的制约 | 第69-70页 |
·政府专项法律法规的约束 | 第70-71页 |
·微观运行环境制约 | 第71-73页 |
6 国外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比较及启示 | 第73-80页 |
·发达国家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及其运行机制 | 第73-74页 |
·美国的农村金融组织机构 | 第73-74页 |
·日本农协合作社 | 第74页 |
·发展中国家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及其运行机制 | 第74-77页 |
·玻利维亚阳光银行 | 第74-75页 |
·孟加拉格莱珉乡村银行(GB 模式) | 第75-76页 |
·BRI 模式(印尼模式) | 第76-77页 |
·对我国农村金融组织机构的启示 | 第77-80页 |
·政策环境支持至关重要 | 第78页 |
·金融创新是发展的手段 | 第78页 |
·合理运行机制是必要保障 | 第78-80页 |
7 完善我国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80-85页 |
·完善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 第80-81页 |
·颁布专项法律法规,规范村镇银行经营 | 第80页 |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小额信贷公司和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合法地位 | 第80-81页 |
·合规经营,加强组织自身建设 | 第81-82页 |
·明确市场定位,坚持惠农原则 | 第81页 |
·优化经营机制,加强自身建设 | 第81-82页 |
·先塑“金身”,再重盈利 | 第82页 |
·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困境 | 第82-84页 |
·多渠道融资,解决村镇银行吸储难题 | 第82-83页 |
·拓宽融资渠道,保证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 | 第83页 |
·保证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资金来源 | 第83-84页 |
·完善金融监管制度,规避市场风险 | 第84-85页 |
·建立多层次的金融监管制度 | 第84页 |
·逐步放开利率管制,实行市场利率 | 第84页 |
·建立信用评定机制 | 第84-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90页 |
作者简介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