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1 引言第10-18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研究目的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5-16页
   ·需要界定的几个概念第16-17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7-18页
2 金融机构风险理论基础第18-21页
   ·“金融体系脆弱性”的理论第18-19页
     ·古典假说第18页
     ·长波解释第18-19页
     ·货币主义解释第19页
   ·“金融机构内在脆弱性”的理论第19-21页
     ·信息经济学理论第19页
     ·“囚徒困境”解说第19-20页
     ·委托-代理理论第20-21页
3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风险特征第21-29页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历程第21-22页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第22-25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发展迅速第22-23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金规模发展现状第23-24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效用发挥情况第24-25页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特征第25-29页
     ·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操作风险高第25-26页
     ·机构规模小、机制不健全,内部人员控制风险大第26页
     ·服务对象较特殊,信用风险较高第26-27页
     ·经营成本较高,盈利风险大第27页
     ·监管压力加大,监管风险增高第27-28页
     ·受国家扶持力度影响较大,政策风险较高第28-29页
4 构建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第29-42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原则与角度第29-30页
     ·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第29页
     ·新型金融机构风险影响因素的选择角度第29-30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确立第30-42页
     ·风险影响因素指标确定分析方法——AHP 方法简介第30页
     ·指标体系的确立第30-31页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1-41页
     ·基本结论第41-42页
5 国外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模式及启示第42-47页
   ·美国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模式与启示第42-43页
     ·明确而恰当的市场定位,降低了社区银行的(外部)竞争风险第42页
     ·天然的地区优势,积极有益的发展宗旨,提高了社区银行的公众形象第42-43页
     ·较高的信息获取度,降低了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用风险第43页
     ·丰富的业务产品,优质的服务,较高的办事效率第43页
   ·尤努斯的“拉格明”风险管理模式与启示第43-45页
     ·“五人小组”担保方式,降低了格拉明乡村银行的信用风险第44页
     ·采用精神激励措施,增强客户的还款意识第44-45页
     ·吸纳客户为股东,增强客户的积极性与忠实度,降低信用风险第45页
   ·印度尼西亚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模式与启示第45-47页
     ·印尼金融银行的DSP 模式第45页
     ·印尼人民银行的BRI-UD 模式第45-46页
     ·印尼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模式的启示第46-47页
6 防范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的对策与建议第47-52页
   ·完善内部机制,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第47-49页
     ·建立健全内部组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第47-48页
     ·提高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第48-49页
     ·创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工具第49页
     ·充分发挥竞争优势,增强其抗风险能力第49页
   ·加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外部控制第49-52页
     ·银行监管部门提高其监管水平第49-50页
     ·政府加强职能,进行合理干预第50-52页
7 结论第52-53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52页
   ·不足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之处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6-57页
作者简历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完善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我国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