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生产丙酮、丁醇 | 第11-14页 |
·微生物发酵法 | 第11页 |
·丙酮丁醇发酵代谢途径 | 第11-12页 |
·影响丙酮丁醇发酵的因素 | 第12-13页 |
·化工合成法 | 第13-14页 |
·清液发酵介绍 | 第14-15页 |
·清液发酵在酒精发酵工艺上的应用 | 第14页 |
·酒精生产中采用清液发酵的优点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5-19页 |
·丙酮丁醇发酵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清液发酵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第2章 丙酮丁醇梭菌特性及丙丁清液发酵初步研究 | 第21-38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菌种 | 第24页 |
·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25页 |
·培养基配制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31页 |
·菌种活化 | 第25-26页 |
·菌种形态观察 | 第26页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26页 |
·还原糖含量测定 | 第26-28页 |
·总糖含量测定 | 第28页 |
·凯氏定氮测定氮含量 | 第28-29页 |
·发酵产物检测 | 第29-31页 |
·pH 测定 | 第31页 |
·菌种计数 | 第31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36页 |
·菌种形态特征 | 第31-33页 |
·种子生长曲线 | 第33页 |
·配制半合成培养基进行清液发酵 | 第33-34页 |
·采用白糖、红糖溶液进行清液发酵 | 第34-36页 |
·采用玉米粉浸泡液添加葡萄糖为碳源进行丙丁发酵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以淀粉为原料的丙丁清液发酵及废液循环利用 | 第38-55页 |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菌种 | 第38页 |
·主要仪器 | 第38-39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39页 |
·培养基配制 | 第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2页 |
·种子的培养方法 | 第39页 |
·发酵醪液的配制 | 第39-40页 |
·丙酮丁醇发酵方法 | 第40页 |
·分析方法 | 第40-42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53页 |
·发酵工艺流程 | 第42页 |
·发酵前后现象 | 第42-44页 |
·发酵期菌体生长曲线 | 第44-45页 |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进行丙酮丁醇发酵 | 第45-46页 |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添加玉米浆进行丙丁发酵 | 第46页 |
·采用玉米粉浸泡液以玉米淀粉为原料进行丙丁发酵 | 第46-47页 |
·α-淀粉酶添加量梯度试验 | 第47-48页 |
·发酵过程对厌氧环境的要求 | 第48-49页 |
·较适宜糊化时间的确定 | 第49-50页 |
·较适宜发酵周期的确定 | 第50-51页 |
·发酵废液的循环利用 | 第51-52页 |
·异常发酵的症状及原因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酸根离子对丙酮丁醇发酵的影响 | 第55-63页 |
·实验材料 | 第55-56页 |
·主要仪器 | 第55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55-56页 |
·培养基配制 | 第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57页 |
·种子的培养方法 | 第56页 |
·发酵醪液的配制 | 第56-57页 |
·丙酮丁醇发酵方法 | 第57页 |
·分析方法 | 第5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7-61页 |
·工艺流程 | 第57页 |
·添加几种常见酸根离子的钠盐对发酵产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添加几种常见酸根离子的铵盐对发酵产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几种钠盐和铵盐分别混合在不同浓度下对发酵产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各钠盐在不同质量浓度下的淀粉转化率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