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支持下的湖北省水稻生产潜力和区域种植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26页 |
·生产潜力及其估算方法 | 第11-14页 |
·生产潜力 | 第11-12页 |
·生产潜力的估算方法 | 第12-14页 |
·农业区划 | 第14-15页 |
·GIS在生产潜力、农业区划上的运用 | 第15-21页 |
·GIS的内涵 | 第15-16页 |
·GIS在农业上的运用 | 第16-17页 |
·GIS在生产潜力、农业区划上的运用 | 第17-21页 |
·水稻生产潜力与区域化种植研究状况 | 第21-23页 |
·国家、湖北省粮食生产现状 | 第21-22页 |
·水稻生产区域化种植状况 | 第22页 |
·湖北水稻生产相关问题研究 | 第22-23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原则 | 第23-26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23-24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4-25页 |
·研究遵循的几项原则 | 第25-26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6-31页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技术路线示意图 | 第27-28页 |
·水稻种植区域的划分原则 | 第28-29页 |
·建立GIS空间数据库 | 第29-30页 |
·水稻区域性划分及制作专题图 | 第30-31页 |
3. 水稻生产现状与自然气候关系分析 | 第31-52页 |
·湖北省水稻生产现状 | 第31-43页 |
·水稻种植制度与产量 | 第33-38页 |
·湖北省水稻产量的区域分布特征 | 第38-41页 |
·湖北省不同类别水稻产量与光、温资源关系 | 第41-43页 |
·水稻生产条件 | 第43-48页 |
·自然气候资源现状及特点 | 第43-44页 |
·海拔高度与水稻生产期温度 | 第44-46页 |
·水稻生产情况与生产条件 | 第46-48页 |
·水稻产区自然气候适宜性划分 | 第48-52页 |
·中稻自然气候适宜区划分 | 第49-50页 |
·中稻分县产量和自然气候的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双季稻自然气候适宜区的划分 | 第51-52页 |
·双季稻分县产量和自然气候的对比分析 | 第52页 |
4. 湖北省水稻种植区域划分与生产潜力 | 第52-65页 |
·中稻种植区域划分 | 第52-55页 |
·中稻核心种植区 | 第53-54页 |
·中稻辐射种植区 | 第54页 |
·中稻调整种植区 | 第54-55页 |
·双季稻种植区域划分 | 第55-57页 |
·双季稻核心种植区 | 第56页 |
·双季稻辐射种植区 | 第56-57页 |
·水稻生产潜力测算 | 第57-63页 |
·湖北省水稻光温生产潜力测算 | 第57-58页 |
·中稻光温生产潜力测算 | 第58-59页 |
·双季稻光温生产潜力测算 | 第59-60页 |
·水稻光温生产潜力可利用度测算 | 第60-62页 |
·湖北省水稻综合增产潜力测算 | 第62页 |
·中稻综合增产潜力测算 | 第62-63页 |
·双季稻综合增产潜力测算 | 第63页 |
·湖北省水稻生产潜力评估可行性分析 | 第63-65页 |
·湖北省水稻光温增产潜力评估及分析 | 第63-64页 |
·湖北省水稻综合增产潜力评估及分析 | 第64-65页 |
5. 小结与展望 | 第65-72页 |
·研究小结 | 第65-67页 |
·结果讨论 | 第67-72页 |
·坚持发展水稻生产方向 | 第68-69页 |
·合理布局水稻种植区域是保障 | 第69-70页 |
·加强水稻排灌条件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第70页 |
·配套政策、加强信息管理、引导水稻发展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