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研究--以永城市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研究方法综述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理论研究 | 第20-31页 |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概述 | 第21-26页 |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的内涵 | 第21-22页 |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的原则、目标 | 第22-26页 |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的理论基础 | 第26-31页 |
·区位论 | 第26-27页 |
·系统论 | 第27-28页 |
·地租地价理论 | 第28-29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9-30页 |
·城乡统筹战略 | 第30-31页 |
3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方法研究 | 第31-41页 |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31-35页 |
·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1-32页 |
·评价体系构建的方法 | 第32-34页 |
·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 第34-35页 |
·城乡建设用地数量结构预测的方法 | 第35-39页 |
·趋势预测法 | 第36页 |
·一元回归分析 | 第36-38页 |
·多元回归分析 | 第38-39页 |
·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结构优化的方法 | 第39-41页 |
4 永城市城乡建设用地结构现状分析 | 第41-50页 |
·市域概况 | 第41-43页 |
·区位条件 | 第41页 |
·自然条件 | 第41-42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42-43页 |
·数据采集与应用 | 第43页 |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评价 | 第43-47页 |
·城乡建设用地现状 | 第43-45页 |
·城乡建设用地的近年变化情况 | 第45页 |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评价 | 第45-47页 |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47页 |
·城乡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 第47-50页 |
·人口因素 | 第47-48页 |
·经济发展要求 | 第48页 |
·工业化和城镇化推动 | 第48-49页 |
·产业结构调整 | 第49页 |
·社会因素 | 第49-50页 |
5 永城市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研究 | 第50-73页 |
·人口预测 | 第50-53页 |
·相关数据来源 | 第50页 |
·总人口预测 | 第50-53页 |
·城镇化水平预测 | 第53-56页 |
·城镇化水平基数 | 第53页 |
·城镇化水平预测方法 | 第53-55页 |
·城镇化水平预测结果 | 第55-56页 |
·城镇人口和村镇人口预测 | 第56页 |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 第56-62页 |
·人均定额指标法 | 第56-59页 |
·多元回归预测 | 第59-62页 |
·方案优选 | 第62页 |
·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结构优化 | 第62-73页 |
·指标的初选 | 第62-67页 |
·分区因子的提取 | 第67-69页 |
·系统聚类分析 | 第69-70页 |
·对定量分区的修正及分区方案 | 第70-71页 |
·分区评述 | 第71-73页 |
6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 第73-76页 |
·完善规划机制,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 | 第73-74页 |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 第74-75页 |
·建立和完善“城乡挂钩政策”,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 第75-76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讨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