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宋代诗词中杏花意象的量化统计 | 第9-11页 |
(二)研究内容与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三)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一、咏杏的历史渊源与文学传统 | 第15-18页 |
二、杏花自然形态的诗意书写 | 第18-26页 |
(一)杏之色:娇容三变,色泽超绝 | 第18-21页 |
(二)杏之味:红杏熏香,清馨怡人 | 第21-22页 |
(三)杏之姿:花繁叶茂,风姿绰约 | 第22-26页 |
三、咏杏诗词的情感意蕴 | 第26-40页 |
(一)红樱零落杏花开,春物相催次第来:敷叙春日胜景 | 第26-29页 |
(二)隔江红杏一枝明,似玉佳人俯清沼:拟写女子容颜 | 第29-30页 |
(三)争似莲花峰下客,栽成红杏上青天:象征道教文化 | 第30-33页 |
(四)青云随步登花塔,红雪飘衣醉杏园:隐喻科举仕途 | 第33-37页 |
(五)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寄托多种情感 | 第37-40页 |
四、杏花的意象连缀与诗境开拓 | 第40-51页 |
(一)杏花雨 | 第40-43页 |
(二)杏花风 | 第43-45页 |
(三)杏花村 | 第45-47页 |
(四)杏坛 | 第47-51页 |
五、宋代咏杏诗词的文学意义 | 第51-55页 |
(一)丰富了咏杏之作的表现形式 | 第51-52页 |
(二)拓展和深化了杏花诗的表现范围和情感内涵 | 第52-53页 |
(三)体现了宋人的审美情趣与文学文化追求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