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中英文对照 | 第9-12页 |
| 绪论 | 第12-17页 |
| 1 资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 1.1 病例资料 | 第17-18页 |
| 1.2 ITP诊断标准 | 第18页 |
| 1.3 出血倾向评估标准 | 第18-19页 |
| 1.4 分型标准 | 第19页 |
| 1.5 治疗方案的选择 | 第19-20页 |
| 1.6 治疗效果评估标 | 第20页 |
| 1.7 统计学分析 | 第20-21页 |
| 1.8 随访 | 第21页 |
| 2 结果 | 第21-32页 |
| 2.1 临床特点 | 第21-25页 |
| 2.1.1 一般资料 | 第21页 |
| 2.1.2 出血表现 | 第21页 |
| 2.1.3 诱因 | 第21-22页 |
| 2.1.4 病原学检查 | 第22-24页 |
| 2.1.5 治疗与随访结果 | 第24-25页 |
| 2.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相关因素分析 | 第25-30页 |
| 2.2.1 一般情况 | 第25-26页 |
| 2.2.2 出血情况 | 第26-27页 |
| 2.2.3 诱因 | 第27-28页 |
| 2.2.4 实验室检查 | 第28-29页 |
| 2.2.5 治疗方案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 2.3 ITP患儿预后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30-32页 |
| 3 讨论 | 第32-40页 |
| 3.1 诱因 | 第33-34页 |
| 3.2 确诊前病程 | 第34页 |
| 3.3 出血表现 | 第34-35页 |
| 3.4 性别 | 第35页 |
| 3.5 年龄 | 第35-36页 |
| 3.6 初始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峰值、血小板达峰时间 | 第36-37页 |
| 3.7 淋巴细胞绝对值(ALC)、白细胞计数 | 第37页 |
| 3.8 淋巴细胞亚群 | 第37-38页 |
| 3.9 免疫球蛋白水平 | 第38页 |
| 3.10 治疗方案 | 第38-40页 |
| 4 结论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