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3-14页
    1.2 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研究概述第14-18页
        1.2.1 伺服阀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4-16页
        1.2.2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特点及其对控制策略的要求第16-17页
        1.2.3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控制方法的研究第17-18页
    1.3 滑模变结构控制简介及其研究进展第18-21页
        1.3.1 滑模变结构控制基本原理第18-19页
        1.3.2 滑模变结构控制中的抖振现象第19-21页
        1.3.3 滑模变结构控制在电液位置伺服系统中的研究第21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实验平台的设计第23-33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阀控液压缸与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液压原理第23-25页
        2.2.1 阀控液压缸系统结构和原理第23-24页
        2.2.2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结构和控制原理第24-25页
    2.3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元器件选型第25-30页
        2.3.1 伺服液压缸第25-26页
        2.3.2 电液伺服阀第26-28页
        2.3.3 位移传感器第28-29页
        2.3.4 压力传感器第29-30页
    2.4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数学建模与性能分析第33-49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系统传递函数数学模型第33-40页
        3.2.1 阀控液压缸传递函数的推导第33-36页
        3.2.2 阀控液压缸传递函数的简化第36-38页
        3.2.3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8-40页
    3.3 系统参数计算及稳定性分析第40-43页
        3.3.1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传递函数计算第40-42页
        3.3.2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稳定性分析第42-43页
    3.4 系统状态空间数学模型第43-48页
        3.4.1 动力学平衡方程第43-44页
        3.4.2 液压缸流量连续性方程第44-45页
        3.4.3 电液伺服阀流量方程第45-47页
        3.4.4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状态空间模型第47-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控制策略设计与仿真第49-77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液压系统建模第49-55页
        4.2.1 基于AMESim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建模第50-53页
        4.2.2 电液伺服阀模型确认第53-55页
    4.3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控制策略研究与设计第55-65页
        4.3.1 PID控制策略设计第55-56页
        4.3.2 常规滑模控制策略设计第56-58页
        4.3.3 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设计第58-65页
    4.4 控制系统建模及联合仿真分析第65-76页
        4.4.1 PID控制仿真第66-68页
        4.4.2 常规滑模控制仿真第68-72页
        4.4.3 自适应滑模控制仿真第72-76页
    4.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实验与分析第77-101页
    5.1 引言第77页
    5.2 控制流程分析第77-78页
    5.3 硬件控制系统搭建第78-82页
        5.3.1 控制计算机第78-79页
        5.3.2 myRIO控制器第79-80页
        5.3.3 稳压电源第80-81页
        5.3.4 控制柜设计第81-82页
    5.4 控制软件设计第82-91页
        5.4.1 网络流数据通信第82-83页
        5.4.2 上位机程序第83-85页
        5.4.3 下位机程序第85-88页
        5.4.4 控制算法程序第88-91页
        5.4.5 数据保存程序第91页
    5.5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91-100页
        5.5.2常规滑模控制实验第94-96页
        5.5.3自适应滑模控制实验第96-100页
    5.6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01-103页
    6.1 总结第101-102页
    6.2 展望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7页
致谢第107-10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109-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倍半萜内酯的结构修饰及抗癌活性研究
下一篇:抗皮癣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组方筛选及药效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