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绪论 | 第13-15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5-46页 |
·CO_2利用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超临界二氧化碳 | 第15页 |
·作为有机化工产品中的基本碳源 | 第15-17页 |
·其他用途 | 第17-18页 |
·CO_2与环氧化合物共聚制备聚碳酸酯研究进展 | 第18-36页 |
·聚碳酸酯的应用与合成方法 | 第18-20页 |
·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共聚的催化剂体系 | 第20-34页 |
·季铵(鏻)盐在CO2共聚反应中的助催化作用 | 第34-36页 |
·CO_2与环氧化合物反应制备环碳酸酯的催化剂体系 | 第36-43页 |
·含季铵(鳞)盐催化体系 | 第36-42页 |
·不含季铵(鏻)盐催化体系 | 第42-43页 |
·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43-46页 |
·研究内容 | 第44页 |
·研究意义 | 第44-46页 |
第2章 赖氨酸型(salen)CrCl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CO_2与CHO共聚反应中的应用 | 第46-67页 |
·引言 | 第46-47页 |
·赖氨酸型(salen)CrCl的设计与合成 | 第47-51页 |
·赖氨酸型(salen)CrCl合成路线设计 | 第47-49页 |
·赖氨酸型(salen)CrCl的合成 | 第49-51页 |
·(lys-salen)CrCl-PPNCl体系催化CO_2和CHO共聚反应 | 第51-62页 |
·各反应条件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 第53-59页 |
·水的存在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 第59-61页 |
·对共聚反应是否具有立体选择性的观察 | 第61-62页 |
·实验部分 | 第62-65页 |
·测试仪器、原料与试剂 | 第62-63页 |
·(lys-salen)CrCl的合成 | 第63-65页 |
·CO_2和CHO共聚反应操作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3章 赖氨酸型salen金属配合物在CO_2与PO反应中的应用 | 第67-78页 |
·引言 | 第67页 |
·(lys-salen)CrCl-PPNCl体系催化CO_2和PO环合反应 | 第67-74页 |
·压力对环合反应的影响 | 第69-70页 |
·温度对环合反应的影响 | 第70-71页 |
·反应时间对环合反应的影响 | 第71-72页 |
·助催化剂/催化剂比例对环合反应的影响 | 第72-74页 |
·(lys-salen)CoOAc的合成及其在CO_2和PO反应中的应用 | 第74-76页 |
·传统(salen)CoX的合成方法 | 第74页 |
·(lys-salen)Co~Ⅱ的合成 | 第74-75页 |
·(lys-salen)CoOAc的合成及其在CO_2和PO反应中的应用 | 第75-76页 |
·实验部分 | 第76-77页 |
·(lys-salen)CoOAc的合成 | 第76-77页 |
·CO_2和PO环合反应操作 | 第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4章 季铵盐支载的(salen)MX的合成及其在CO_2与环氧化合物反应中的应用 | 第78-94页 |
·引言 | 第78-79页 |
·季铵盐支载的(N-salen)MX的合成路线设计 | 第79页 |
·季铵盐支载的(N-salen)MX的合成 | 第79-84页 |
·N-salen配体4a-c的合成 | 第79-81页 |
·4c与金属Co的络合过程 | 第81页 |
·N-salen配体4d-f的合成 | 第81-82页 |
·4d-f与金属Co的络合过程 | 第82页 |
·(N-salen)MX的合成 | 第82-84页 |
·季铵盐支载的(N-salen)MX催化CO_2和PO的反应 | 第84-88页 |
·催化效果 | 第84-85页 |
·原因分析 | 第85-88页 |
·实验部分 | 第88-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5章 用电导率探测卤化盐在CO_2和PO环合反应中的催化活性 | 第94-106页 |
·引言 | 第94-95页 |
·研究体系的选择 | 第95-97页 |
·不同因素下反应活性与电导率的变化关系 | 第97-104页 |
·加水前后反应活性和电导率的变化关系 | 第97-99页 |
·不同水量下反应活性和电导率的变化关系 | 第99-103页 |
·不同羟基溶剂中反应活性和电导率的变化关系 | 第103-104页 |
·实验部分 | 第104-105页 |
·电导率测量 | 第104页 |
·CO_2和PO环合反应操作 | 第104-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3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30-131页 |
附录 代表性化合物谱图 | 第131-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