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交互叙事研究--以AR图书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课题设计背景 | 第12-13页 |
1.1.1 数字媒体时代的交互叙事 | 第12页 |
1.1.2 AR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 | 第12-13页 |
1.2 课题设计目标 | 第13-16页 |
1.2.1 课题实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13-15页 |
1.2.2 毕业实践作品的设计目标 | 第15页 |
1.2.3 课题理论研究的目标 | 第15-16页 |
1.3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3.1 对于AR图书行业的意义 | 第16页 |
1.3.2 对于交互叙事领域的意义 | 第16页 |
1.3.3 对于内容创作者的意义 | 第16页 |
1.4 国内外现状 | 第16-22页 |
1.4.1 AR图书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2 交互叙事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3 AR图书的市场现状 | 第19-22页 |
1.5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2-23页 |
1.5.1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5.2 创新点 | 第23页 |
1.6 课题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AR技术与交互叙事 | 第25-36页 |
2.1 AR技术概述 | 第25-29页 |
2.1.1 AR技术的定义 | 第25页 |
2.1.2 AR的分类 | 第25-26页 |
2.1.3 AR技术的发展 | 第26-28页 |
2.1.4 AR技术的特征 | 第28页 |
2.1.5 AR技术在图书领域的应用 | 第28-29页 |
2.2 从叙事到交互叙事 | 第29-34页 |
2.2.1 叙事的定义 | 第29-30页 |
2.2.2 叙事学的发展 | 第30-32页 |
2.2.3 交互叙事 | 第32-33页 |
2.2.4 交互与叙事的矛盾统一 | 第33-34页 |
2.3 AR图书与交互叙事的有机结合 | 第34-36页 |
2.3.1 AR图书与交互叙事的互动性 | 第34-35页 |
2.3.2 AR图书与交互叙事的虚实特性 | 第35-36页 |
第三章 AR图书交互叙事中的用户心理研究 | 第36-44页 |
3.1 用户心理理论基础 | 第36-38页 |
3.1.1 从“读者”到“用户” | 第36页 |
3.1.2 使用与满足理论 | 第36页 |
3.1.3 接受美学理论 | 第36-38页 |
3.2 AR图书交互叙事的核心原则:以用户为中心 | 第38页 |
3.3 AR图书《记忆碎片》的用户分析 | 第38-41页 |
3.3.1 《记忆碎片》的用户定位及特点 | 第38-39页 |
3.3.2 《记忆碎片》的用户心理需求 | 第39-41页 |
3.4 AR图书交互叙事中的心理需求满足机制 | 第41-44页 |
3.4.1 用户的心理安全距离 | 第41-42页 |
3.4.2 用户对叙事作品的心理认同 | 第42页 |
3.4.3 基于用户心理的叙事原则 | 第42-44页 |
第四章 AR图书《记忆碎片》中的叙事方法 | 第44-67页 |
4.1 《记忆碎片》的实现及流程 | 第44-46页 |
4.1.1 《记忆碎片》概述 | 第44-45页 |
4.1.2 《记忆碎片》演示视频 | 第45页 |
4.1.3 《记忆碎片》的实现流程 | 第45-46页 |
4.2 《记忆碎片》的叙事题材分析 | 第46-48页 |
4.2.1 科幻:用户的求知、求新心理 | 第46-47页 |
4.2.2 情感:用户的情感补偿需求 | 第47-48页 |
4.2.3 人工智能题材:逼真性原则 | 第48页 |
4.3 AR图书《记忆碎片》的叙事特征 | 第48-53页 |
4.3.1 多媒介叙事 | 第48页 |
4.3.2 叙事空间与真实空间的融合 | 第48-49页 |
4.3.3 书本在叙事中的多重含义 | 第49-50页 |
4.3.4 解谜:用户的求知心理需求 | 第50-51页 |
4.3.5 隐喻:设置挑战的叙事原则 | 第51-52页 |
4.3.6 主题:价值观普世性的叙事原则 | 第52-53页 |
4.4 基于纸媒的图文叙事 | 第53-59页 |
4.4.1 手绘本叙事 | 第53-55页 |
4.4.2 漫画叙事 | 第55-58页 |
4.4.3 纸媒配合AR场景叙事 | 第58-59页 |
4.5 AR语境下的视听叙事方法 | 第59-67页 |
4.5.1 单场景连续叙事 | 第59-62页 |
4.5.2 戏剧式的分幕叙事 | 第62-64页 |
4.5.3 声音叙事 | 第64页 |
4.5.4 视频叙事 | 第64-66页 |
4.5.5 AR场景叙事中的互动 | 第66-67页 |
第五章 AR图书《记忆碎片》中的交互叙事设计 | 第67-86页 |
5.1 基于用户心理认同的交互叙事视角选择 | 第67页 |
5.2 《记忆碎片》的交互叙事节点 | 第67-70页 |
5.2.1 《记忆碎片》的交互叙事结构 | 第67-69页 |
5.2.2 叙事结构中的交互节点 | 第69-70页 |
5.3 《记忆碎片》中的交互引导 | 第70-72页 |
5.3.1 光效引导 | 第70-71页 |
5.3.2 用户交互界面引导 | 第71-72页 |
5.3.3 声音引导 | 第72页 |
5.4 《记忆碎片》中的交互方式 | 第72-78页 |
5.4.1 手势交互:基于用户的“前结构” | 第72-73页 |
5.4.2 语音交互:用户的求真心理 | 第73-74页 |
5.4.3 与真实空间的交互:用户的求真心理 | 第74-76页 |
5.4.4 与书本的交互:用户的求新心理 | 第76-77页 |
5.4.5 交互方式的选择 | 第77-78页 |
5.5 《记忆碎片》中的交互节点设计 | 第78-81页 |
5.5.1 设置交互节点的数量 | 第78-79页 |
5.5.2 设置交互节点的时机 | 第79-81页 |
5.6 《记忆碎片》交互节点中的内容设计 | 第81-86页 |
5.6.1 逼真性原则 | 第81-82页 |
5.6.2 设置挑战原则 | 第82-83页 |
5.6.3 价值观一致原则 | 第83-86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86-88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86页 |
6.2 不足之处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附录 | 第91-103页 |
附录1: 《记忆碎片》剧本 | 第91-99页 |
附录2: 《记忆碎片》手绘本展示 | 第99-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