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免疫学论文

H7N9流感病毒抗HA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4-1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21页
    1.1 禽流感病毒概述第15页
    1.2 流感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第15-16页
    1.3 HA蛋白第16页
    1.4 NA蛋白第16页
    1.5 NP蛋白第16页
    1.6 M1蛋白和M2蛋白第16-17页
    1.7 NS1蛋白和NS2蛋白第17页
    1.8 RNA聚合酶复合体第17页
    1.9 禽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第17-18页
    1.10 H7N9亚型流感病毒流行动态第18页
    1.11 抗原表位筛选方法第18-19页
        1.11.1 肽扫描技术第19页
        1.11.2 噬菌体展示技术第19页
        1.11.3 多肽芯片技术第19页
    1.12 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第19-20页
        1.12.1 胶体金的制备第19-20页
        1.12.2 免疫胶体金层析技术第20页
        1.12.3 禽流感病毒胶体金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第20页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抗H7亚型流感病毒HA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生物学活性检测第21-30页
    2.1 材料方法第21-25页
        2.1.1 病毒、细胞和试验动物第21页
        2.1.2 主要试剂第21-22页
        2.1.3 主要仪器第22页
        2.1.4 免疫原的纯化第22页
        2.1.5 动物免疫第22页
        2.1.6 MAb ELISA筛选方法最佳工作浓度的建立第22-23页
        2.1.7 骨髓瘤SP2/0 细胞的复苏第23页
        2.1.8 细胞融合第23-24页
            2.1.8.1 饲养层细胞的制备第23页
            2.1.8.2 免疫脾细胞的制备第23页
            2.1.8.3 细胞融合第23页
            2.1.8.4 阳性克隆的筛选及扩大培养第23-24页
            2.1.8.5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与复苏第24页
            2.1.8.6 腹水的制备第24页
        2.1.9 单抗亚类鉴定第24页
        2.1.10 HI效价测定第24页
        2.1.11 ELISA效价测定第24页
        2.1.12 单抗特异性检测第24-25页
        2.1.13 单抗稳定性的检测第25页
    2.2 结果第25-29页
        2.2.1 免疫原纯化后HA效价和浓度第25页
        2.2.2 ELISA筛选方法最佳工作浓度的建立第25页
        2.2.3 亚类鉴定第25-26页
        2.2.4 HI效价测定第26-27页
        2.2.5 ELISA效价测定第27-28页
        2.2.6 单抗特异性检测第28-29页
        2.2.7 单抗的稳定性第29页
    2.3 讨论第29-30页
第三章 H7N9流感病毒HA蛋白抗原表位的鉴定与分析第30-43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0-36页
        3.1.1 主要载体第30页
        3.1.2 主要试剂第30页
        3.1.3 主要仪器第30页
        3.1.4 原核重组质粒的构建及蛋白诱导表达第30-32页
            3.1.4.1 引物设计第30-31页
            3.1.4.2 目的基因的扩增第31页
            3.1.4.3 目的基因与克隆载体双酶切第31-32页
            3.1.4.4 连接第32页
            3.1.4.5 转化第32页
            3.1.4.6 阳性克隆鉴定及测序第32页
            3.1.4.7 蛋白诱导表达第32页
        3.1.5 Western blotting筛选抗原表位第32-33页
        3.1.6 单抗的腹水纯化第33页
        3.1.7 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抗原表位第33-34页
            3.1.7.1 肽库的生物淘选第33页
            3.1.7.2 噬菌体的扩增第33-34页
            3.1.7.3 测定噬菌体滴度第34页
            3.1.7.4 噬菌斑的扩增及纯化第34页
        3.1.8 利用多肽芯片筛选抗原表位第34页
        3.1.9 真核重组质粒的构建及蛋白诱导表达第34-36页
            3.1.9.1 引物设计第34-35页
            3.1.9.2 目的基因扩增第35页
            3.1.9.3 克隆载体的酶切第35页
            3.1.9.4 同源重组第35页
            3.1.9.5 转化第35页
            3.1.9.6 阳性克隆鉴定及测序第35页
            3.1.9.7 重组质粒提取第35-36页
            3.1.9.8 蛋白表达第36页
        3.1.10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第36页
    3.2 结果第36-41页
        3.2.1 原核重组质粒的构建与蛋白诱导表达第36页
        3.2.2 肽扫描技术筛选抗原表位第36-37页
        3.2.3 单抗纯化结果第37页
        3.2.4 淘选过程中噬菌体回收率第37-38页
        3.2.5 利用单抗筛选出的噬菌体序列及分析第38-39页
        3.2.6 利用多肽芯片筛选抗原表位第39-40页
        3.2.7 H7N9毒株HA基因的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第40页
        3.2.8 重组质粒的菌液鉴定第40页
        3.2.9 真核蛋白诱导表达第40-41页
        3.2.10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第41页
    3.3 讨论第41-43页
第四章 H7亚型禽流感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第43-53页
    4.1 材料方法第43-46页
        4.1.1 毒株和抗体第43页
        4.1.2 主要试剂第43页
        4.1.3 主要仪器第43页
        4.1.4 主要溶液和样品准备第43-44页
        4.1.5 胶体金试纸条最适条件的确定第44-45页
            4.1.5.1 最佳标记pH值的选择第44页
            4.1.5.2 胶体金蛋白最佳标记量的选择第44页
            4.1.5.3 制备胶体金标记蛋白第44页
            4.1.5.4 检测线包被抗体浓度和质控线包被抗体浓度的选择第44-45页
            4.1.5.5 最佳硝酸纤维素膜的选择第45页
            4.1.5.6 最佳膜烘干时间的选择第45页
            4.1.5.7 最佳观察时间的选择第45页
        4.1.6 胶体金试纸条的制备第45页
        4.1.7 胶体金试纸条结果的判定第45-46页
        4.1.8 胶体金试纸条特异性试验第46页
        4.1.9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广谱性试验第46页
        4.1.10 胶体金试纸条敏感性试验第46页
        4.1.11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稳定性试验第46页
        4.1.12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重复性试验第46页
    4.2 结果第46-52页
        4.2.1 最佳标记pH值的确定第46-47页
        4.2.2 最佳蛋白标记量的确定第47页
        4.2.3 检测线抗体浓度和质控线二抗浓度的确定第47-48页
        4.2.4 硝酸纤维素膜的确定第48-49页
        4.2.5 膜烘干工艺的确定第49页
        4.2.6 观察时间的确定第49-50页
        4.2.7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特异性第50页
        4.2.8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广谱性第50-51页
        4.2.9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敏感性第51页
        4.2.10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稳定性第51页
        4.2.11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重复性第51-52页
    4.3 讨论第52-53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致谢第59-60页
作者简历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家庄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认知度和满意度调研报告
下一篇:论我国生态修复立法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