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

《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绪论第12-23页
    一、选题缘由第12-13页
        (一)完整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正确理解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贡献的需要第12-13页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第13页
        (三)个人的关注和理论兴趣第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14页
        (一)理论意义第13-14页
        (二)现实意义第14页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20页
        (一)国内相关研究动态第14-18页
        (二)国外相关研究动态第18-19页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简评第19-20页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0-21页
        (一)研究内容第20页
        (二)研究方法第20-21页
    五、研究目标和创新之处第21-23页
        (一)研究目标第21页
        (二)创新之处第21-23页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第23-28页
    一、相关概念解析第23-25页
        (一)自然观、自然哲学、生态观、生态哲学第23-24页
        (二)自然观与自然哲学的关系第24-25页
        (三)自然观与生态观、生态哲学的关系第25页
    二、《自然辩证法》手稿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关系第25-26页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学对《自然辩证法》手稿的质疑第26-28页
第二章 《自然辩证法》写作的现实基础第28-32页
    一、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第28-29页
    二、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第29-30页
    三、生态问题日益凸显呼唤新的自然观第30-32页
第三章 《自然辩证法》中自然观的基本内容第32-47页
    一、对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论证第32-35页
        (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第32-33页
        (二)自然具有属人性第33页
        (三)人与自然关系在实践基础上的和解第33-35页
    二、对自然科学和哲学关系的理解第35-38页
        (一)自然科学为哲学提供科学的基础第35-37页
        (二)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方法论第37-38页
    三、对自然界的基本运动规律的概括第38-42页
        (一)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第39-40页
        (二)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第40-41页
        (三)否定的否定的规律第41-42页
    四、对劳动在自然与社会关系中决定性作用的揭示第42-47页
        (一)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第42-43页
        (二)劳动生成了人的属性第43-45页
        (三)劳动造成了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第45-47页
第四章 《自然辩证法》中自然观的理论意义与当代价值第47-58页
    一、理论意义第47-52页
        (一)批判并超越了西方哲学的自然观第47-48页
        (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第48-50页
        (三)提供了正确理解和回应现代西方生态学理论的重要方法论第50-52页
    二、当代价值第52-58页
        (一)为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提供一种思路第52-53页
        (二)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思维方式第53-54页
        (三)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第54-58页
结束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63页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斗卫星精密定轨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GIS支持下的城市群健康监测指标研究与应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