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复杂环境光源变化下的二维图像分析与处理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2页
    1.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8-10页
    1.2 机器视觉的应用第10-11页
    1.3 机器视觉的照明光源第11-15页
        1.3.1 照明光源的分类第11-12页
        1.3.2 光源的照明方式第12-13页
        1.3.3 照明光源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3-15页
    1.4 数字相机的位数扩展第15-17页
    1.5 投影仪-相机系统第17-19页
        1.5.1 投影仪-相机系统的种类第17-19页
        1.5.2 投影仪-相机系统的应用第19页
    1.6 本文的内容安排第19-22页
第二章 目标物体表面取向的测量第22-34页
    2.1 目标物体表面光强的影响因素第22-23页
        2.1.1 表面反射率的影响第22-23页
        2.1.2 表面取向的影响第23页
    2.2 目标物体表面取向的测量第23-28页
        2.2.1 目标物体表面深度与相位的关系第23-25页
        2.2.2 相位差的提取第25-27页
        2.2.3 压缩相位的解压第27-28页
    2.3 目标物体的表面取向还原第28-31页
    2.4 目标物体表面取向还原的精度第31-34页
第三章 自适应照明技术第34-48页
    3.1 自适应照明的原理第34-36页
    3.2 自适应照明技术的迭代阶段第36-37页
    3.3 质量评价指标第37页
    3.4 自适应照明技术的实验结果第37-44页
        3.4.1 外界环境光源变为强光照第37-40页
        3.4.2 外界环境光源变为弱光照第40-44页
    3.5 自适应照明技术的有效性和工业可行性第44-48页
第四章 自适应照明技术的优化第48-62页
    4.1 不同频率数的正弦光栅的图形第48-51页
    4.2 表面取向还原的精度比较第51-55页
    4.3 自适应照明补偿结果的比较第55-61页
        4.3.1 质量评价指标的补充第55页
        4.3.2 外界环境光源为强光源第55-58页
        4.3.3 外界环境光源为弱光源第58-61页
    4.4 自适应照明优化方案的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5.1 本文总结第62-63页
    5.2 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8-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柱石尾矿制备陶粒支撑剂的工艺研究
下一篇:煤层气挤注防垢剂的合成研究及性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