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拓展类重叠社区发现算法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非重叠社区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重叠社区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1.4 文章组织架构 | 第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2 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 | 第16-28页 |
2.1 复杂网络概述 | 第16页 |
2.2 复杂网络的结构特征 | 第16-18页 |
2.2.1 路径的长度 | 第16-17页 |
2.2.2 网络中的度和度分布 | 第17页 |
2.2.3 聚集系数和聚集特性 | 第17-18页 |
2.3 复杂网络模型 | 第18-20页 |
2.3.1 规则网络模型 | 第18-19页 |
2.3.2 随机网络模型 | 第19页 |
2.3.3 小世界网络模型 | 第19-20页 |
2.3.4 无标度网络模型 | 第20页 |
2.4 社区的概念 | 第20-26页 |
2.4.1 社区的相关定义 | 第21-22页 |
2.4.2 社区的评价标准 | 第22-26页 |
2.5 LFM算法 | 第26-27页 |
2.5.1 LFM算法的基本过程 | 第26页 |
2.5.2 算法时间复杂度分析 | 第26-27页 |
2.5.3 LFM算法的不足 | 第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HDOC算法 | 第28-45页 |
3.1 种子选择的改进 | 第28-32页 |
3.1.1 节点重要性的计算 | 第28-31页 |
3.1.2 种子节点的选取 | 第31-32页 |
3.2 适应度函数的改进 | 第32-33页 |
3.2.1 邻接节点对节点的影响力 | 第32页 |
3.2.2 节点在社区中的重要性 | 第32-33页 |
3.3 算法拓展过程 | 第33页 |
3.4 算法描述 | 第33-36页 |
3.4.1 算法流程图 | 第33-35页 |
3.4.2 算法具体步骤 | 第35-36页 |
3.5 算法分析 | 第36页 |
3.6 实验分析 | 第36-44页 |
3.6.0 实验环境 | 第37页 |
3.6.1 实验数据 | 第37-38页 |
3.6.2 参数的选取 | 第38-39页 |
3.6.3 真实网络 | 第39-41页 |
3.6.4 LFR基准网络 | 第41-4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并行化处理 | 第45-55页 |
4.1 并行化概述 | 第45-46页 |
4.2 并行化分析 | 第46-48页 |
4.3 并行化算法综合描述 | 第48-50页 |
4.3.1 算法流程图 | 第48-49页 |
4.3.2 算法描述 | 第49-50页 |
4.4 并行化实验分析 | 第50-54页 |
4.4.1 实验环境 | 第50页 |
4.4.2 实验数据 | 第50页 |
4.4.3 真实网络 | 第50-52页 |
4.4.4 LFR基准网络 | 第52-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总结 | 第55-56页 |
5.2 展望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