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采访和报道论文

环球时报官方微博涉台社会新闻框架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1 绪论第7-15页
    1.1 选题缘起第7-8页
    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3 文献综述第9-13页
    1.4 创新之处第13-15页
2 理论基础第15-19页
    2.1 框架理论第15-16页
    2.2 框架分析取向第16-19页
3 研究方案设计第19-27页
    3.1 抽样设计第19-23页
        3.1.1 媒体选择第19-20页
        3.1.2 “涉台社会新闻”概念界定第20-21页
        3.1.3 样本时间范围第21-22页
        3.1.4 研究方法第22-23页
        3.1.5 样本选取第23页
    3.2 类目建构第23-27页
4 内容分析与结果第27-43页
    4.1 描述性统计第27-36页
        4.1.1 涉台社会新闻数量第27-28页
        4.1.2 新闻题材第28-30页
        4.1.3 新闻来源第30-31页
        4.1.4 新闻基调第31-34页
        4.1.5 新闻形式第34页
        4.1.6 评论数与转发量第34-36页
    4.2 受众效应相关性分析第36-43页
        4.2.1 新闻题材的受众效应第37-40页
        4.2.2 新闻来源的受众效应第40页
        4.2.3 新闻基调的受众效应第40-41页
        4.2.4 新闻形式的受众效应第41-42页
        4.2.5 小结第42-43页
5 新闻框架分析第43-59页
    5.1 框架模型设计第43-44页
    5.2 媒体倾向框架:犯罪、灾祸与猎奇第44-51页
    5.3 受众兴趣框架:冲突、误解与血缘第51-56页
    5.4 两种框架的异同特征第56-59页
6 成因探析及对策讨论第59-67页
    6.1 环时官微涉台社会新闻框架成因探析第59-62页
        6.1.1 “仇中”与“反台”:两种情绪的应对第59-60页
        6.1.2 限制与依赖:陆媒赴台报道窘境第60页
        6.1.3 “争议制造者”:鲜明的民族主义倾向第60-62页
    6.2 专业主义与社会责任的权衡之思第62-63页
    6.3 对策讨论第63-67页
        6.3.1 平衡报道涉台新闻,展现多元台湾社会第63页
        6.3.2 划清政治新闻与社会新闻界限,保持理性第63-65页
        6.3.3 提高驻台记者采编能力,营造两岸新闻交流氛围第65-66页
        6.3.4 鼓励两岸良性沟通,尊重台湾社会现状第66-67页
7 结语第67-69页
致谢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附录第75-104页
    A 类目构建图表第75-104页
    B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生对历史教科书叙写的认知理解研究--以中图社2006版非洲主题为例
下一篇:随机匹配的特性兼容性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