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20页 |
1.1 剩余污泥蛋白来源及其利用现状 | 第9-13页 |
1.1.1 剩余污泥产生及处理方式 | 第9-10页 |
1.1.2 剩余污泥蛋白的提取工艺 | 第10-12页 |
1.1.3 剩余污泥蛋白的资源化利用 | 第12-13页 |
1.2 涂布纸 | 第13-15页 |
1.3 涂料粘合剂 | 第15-17页 |
1.3.1 涂料粘合剂概述 | 第15页 |
1.3.2 涂料粘合剂分类 | 第15-17页 |
1.3.3 涂料粘合剂发展趋势 | 第17页 |
1.4 在造纸领域中蛋白质的应用 | 第17-18页 |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30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20页 |
2.2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20-22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20-21页 |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1-2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2-30页 |
2.3.1 剩余污泥蛋白提取液分析测试 | 第22页 |
2.3.2 剩余污泥提取蛋白的纯化 | 第22-25页 |
2.3.3 蛋白粘合剂的制备及基本性质分析 | 第25页 |
2.3.4 涂料的配制及其涂料流变性能测试 | 第25-26页 |
2.3.5 蛋白粘合剂用量对涂布纸的性能检测 | 第26页 |
2.3.6 改性污泥蛋白乳液的制备 | 第26-27页 |
2.3.7 改性污泥蛋白接枝率和残余单体测试 | 第27-28页 |
2.3.8 改性污泥提取蛋白性能表征 | 第28页 |
2.3.9 MMA接枝蛋白对涂布纸性能的影响 | 第28-3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0-58页 |
3.1 剩余污泥蛋白液特性分析 | 第30-37页 |
3.1.1 剩余污泥蛋白提取液的基本理化性质 | 第30-31页 |
3.1.2 污泥提取蛋白基本特性分析 | 第31-32页 |
3.1.3 污泥提取蛋白元素分析 | 第32页 |
3.1.4 污泥提取蛋白氨基酸组成 | 第32-34页 |
3.1.5 污泥提取蛋白分子量 | 第34-35页 |
3.1.6 污泥提取蛋白液粒径分布 | 第35-36页 |
3.1.7 污泥提取蛋白热稳定性分析 | 第36页 |
3.1.8 小结 | 第36-37页 |
3.2 蛋白粘合剂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 第37-45页 |
3.2.1 粘合剂的基本性质 | 第37-38页 |
3.2.2 蛋白粘合剂对涂料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38-40页 |
3.2.3 蛋白粘合剂对涂布纸性能的影响 | 第40-45页 |
3.2.4 小结 | 第45页 |
3.3 丙烯酸单体改性污泥提取蛋白 | 第45-58页 |
3.3.1 改性污泥提取蛋白基本性质 | 第45-47页 |
3.3.2 MMA用量对改性污泥提取蛋白接枝反应的影响 | 第47页 |
3.3.3 MMA用量对改性污泥提取蛋白膜动态接触角的影响 | 第47-49页 |
3.3.4 MMA用量对改性污泥提取蛋白粒径分布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5 MMA用量对涂布纸性能的影响 | 第50-54页 |
3.3.6 改性污泥提取蛋白红外表征 | 第54-55页 |
3.3.7 改性污泥提取蛋白热稳定性研究 | 第55-57页 |
3.3.8 小结 | 第57-58页 |
4 结论 | 第58-59页 |
5 展望 | 第59-60页 |
5.1 创新点 | 第59页 |
5.2 展望 | 第59-60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7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8-69页 |
8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