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一、绪论 | 第9-17页 |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1、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2、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 1、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 1、社区居家养老 | 第17页 |
| 2、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 第17-18页 |
| 3、非营利组织 | 第18-19页 |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 1、合作治理理论 | 第19-22页 |
| 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 第22-24页 |
| 三、沙园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案例呈现 | 第24-40页 |
| (一)沙园街道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背景 | 第24-26页 |
| 1、广州市范围内街道居家养老的现行政策 | 第24-25页 |
| 2、沙园街道人口老龄化情况 | 第25-26页 |
| (二)沙园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与内容 | 第26-30页 |
| 1、沙园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 2、沙园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 | 第27-30页 |
| (三)沙园街道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 | 第30-32页 |
| 1、明确服务对象 | 第30页 |
| 2、确定服务承接方 | 第30-31页 |
| 3、投入资金开展服务 | 第31-32页 |
| 4、开展评估与监督 | 第32页 |
| (四)沙园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效果评价 | 第32-40页 |
| 1、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成效 | 第33-34页 |
| 2、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不足 | 第34-40页 |
| 四、沙园街道社区家居养老服务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0-46页 |
| (一)基于合作主体的分析 | 第40-43页 |
| 1、合作主体之间地位存在差异 | 第40-41页 |
| 2、合作主体之间信任度欠缺 | 第41-42页 |
| 3、合作主体之间职能边界不清晰 | 第42-43页 |
| (二)基于合作机制的分析 | 第43-44页 |
| 1、服务购买竞争机制不健全 | 第43页 |
| 2、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不完善 | 第43-44页 |
| (三)基于合作过程的分析 | 第44-46页 |
| 1、服务过程中责任落实不到位 | 第44页 |
| 2、合作开展过程流畅度欠佳 | 第44-46页 |
| 五、国内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经验及启示 | 第46-51页 |
| (一)国内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经验 | 第46-48页 |
| 1、香港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 第46-47页 |
| 2、日本秋田县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 第47-48页 |
| 3、德国柏林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 第48页 |
| (二)经验启示 | 第48-51页 |
| 1、注重于养老体系的专业化建设和功能细分 | 第49页 |
| 2、政府投入有保障且社会资本投入多 | 第49-50页 |
| 3、政府引导下的全社会关注 | 第50-51页 |
| 六、推进沙园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 | 第51-55页 |
| (一)缩小合作主体之间的能力和地位差距 | 第51页 |
| (二)增进合作主体之间信任度 | 第51-52页 |
| (三)明晰合作治理主体的职能边界 | 第52-53页 |
| (四)健全竞争机制与责任机制 | 第53页 |
| (五)完善考核评估及监督机制 | 第53-54页 |
| (六)理顺合作流程以提高合作效率 | 第54-55页 |
| 七、结语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附录A 沙园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调查问卷 | 第59-60页 |
| 附录B 沙园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开展情况访谈提纲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作者简历 | 第62页 |